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军峰1,2 张迎春1
(1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00017;2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应用型人才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面临着学科发展方向不清晰、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实践教学被弱化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2020年度青海民族大学教改项目“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YYB-006)。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李军峰(1969-),男,河北赵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农村金融、金融市场。张迎春(1973-),男,青海西宁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正在成为社会对人才供求关注的焦点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序列已实现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转变。
[1]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依产业结构转变而变化,社会经济对金融、房地产、工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这样,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重要供给方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也正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2012年,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已占到全国本科院校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招生量占全国本科在校生的67%左右。
[2] 2019 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2 年要有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3]在此庞大的普通高校队伍教育转型背景下,研究解决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时代问题了。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教高(2019)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这些纲领性文件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搭建起了顶层设计,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大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髙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类型和结构更加多元化,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髙等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也是髙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王伟,2015)。周德俭等(2011),冯年华等(2017)研究均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必须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和对学校发展及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的、科学的和可持续的改革。高博(2017)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合理定位,明确目标”的原则。朱健等(2014)指出,人才培养改革应坚持“科学化、具体化、应用化和特色化”的原则。因此,在高等教育理论界,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应用型人才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一直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为切入点,剖析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根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中,研究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前沿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单纯的技能培训;复合型人才培养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应用”特征,在教学评价上凸显人才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应用”就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计适合行业发展需要及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获得确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学生的专业理论体系构成上凸出行业特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结合行业的实践情况讲解行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行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获得行业的理性知识,以期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师资上,为学生选配具有相应行业资质和相应专业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任相应课程,或者专业理论课教师与行业实务教师组合,共同担任相应课程;在教学评价上,设计凸出行业特点的通过动手能力考查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引导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而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方面也说明,当前普通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毕业生还不完全适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首先,对学科目标定位存在模糊认识。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学科目标定位在高等院校整个发展过程中决定着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些定位为应用型的普通高等院校对自己的学科建设目标定位存在模糊认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研究型学科看起来比应用型学科更上档次,于是有些普通高等院校不考虑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情况,将自己的学科目标定位为研究型。这些高校办学条件、资源情况及师资水平等都远不能适应研究型学科目标的需要,因此,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既达不到研究型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脱离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标准。(2)虽然认为自己的学科应该属于应用型学科,但是不清楚自己学科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有些高校不考虑依靠自身传统优势学科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来发展自己的学科领域和方向,而是完全依赖自己对市场的感知,也就是只要社会需要的热门学科专业,甚至“什么专业能吸引招生就办什么专业”,
[4]这样的高校即使没有这些学科的办学基础,也会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等资源很仓促地集中到这些社会热门学科上,这样的专业快速大量招生。这样的做法严重背离了科学的办学规律,培养出的毕业生很难达到相应专业目标要求,也不符合社会的需要。
其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设置不科学与执行混乱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科学系统、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目前,有些定位为应用型的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设置不科学和执行混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模块设置不系统。课程模块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的人才应掌握的理论体系。一般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模块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等部分组成,这些课程应该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知识编排方面,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使学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而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不考虑每门课程在相应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以及每门课程应该设定的学分和学时数,导致所设定的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不顺畅,不能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专业理论体系,也不能让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2)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不严谨的现象。有的高等院校不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存在因人设课现象,随意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构成;随意改变一些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课顺序;有些课程的开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等。这些问题都导致该专业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达不到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3)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偏低。高职称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团队的中坚力量。目前,有些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高职称教师授课比例非常低,有的甚至不到10%。也就是说,本科生的课程主要是由讲师及以下职称的老师担任主讲。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职称教师的科研任务繁重,或者是为本科生授课的收益低。但是,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既不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不能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因此,这样本科生接受的教育是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
最后,实践教学环节被严重弱化。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完成实践教学大致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规定实习时间、实习基地、双师型师资和参加本专业各种大赛等。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从高校自身条件出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在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开展的。
[6]有些普通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注重了理论教学,弱化了实践教学,比如,压缩了实习时间、实习基地的数量和条件达不到教学要求、双师型师资严重短缺、极少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各种大赛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改进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促进普通人才培养应用型转型属于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改进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就必须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教高(2019)6号文件)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适应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把握应用型人才需求特点和规律,专注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普通高校应对本校的学科发展目标进行客观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定位为应用型的普通高等院校对自己的学科建设进行客观定位:(1)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研判应用型人才需求特点;(2)应该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客观评估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找出自身学科的优势特色;(3)将自身学科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契合度较高的领域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发展方向。
其次,科学设置并严格执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奠定基础。为此,应该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应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只有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才能真正明确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符合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真正将所学转变为所用;也才能够通过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人才发展搭建起综合能力架构。(2)应该使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模块组成及模块之间体系化、系统化。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设计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方面应该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应用性为导向,凸显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安排设计。(3)应该严格执行和实施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严格执行和实施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4)应该切实保证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一般地,高职称教师对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准确、到位,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相对青年教师而言,高职称教师为学生授课可以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实践能力,应主动将行业导师引进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指导能力;应建立条件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各级各类的竞赛项目,激发学生应对各种情况实践能力;应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做好各方面的考勤及日志记录等工作,以保证实践教学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1]阳荣威,玉欢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性—基于湖南省2008~2017年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74-80.
[2]王志,梁秀梅,李雪峰,王英.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呼伦贝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2):1-4.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周德俭,莫勤德.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3):63-67.
[5]朱健,刘巨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9-60.
[6]李岩,李涵旭,顾福珍,王琦.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12):66-68.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Li Jun-feng
1,2 Zhang Ying-chun
1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 Trade, Hebei GO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China)
Abstract: Applied talents are becoming the main dema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unclear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unscientific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weake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