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陈林杰1 邹烈刚1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摘 要:本文从牢牢掌控院系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做实做细院系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完善院系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快速应对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院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院系;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教育教学论坛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Lin Jie 1 Zou Liegang 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210023)
Summary: In this paper, we should firmly control the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ideological work,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ons, and do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fine academies and departm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from three aspect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onitoring of ideological 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and the mechanism of quick response to public opinion ev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work; Countermeasures
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而院系又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所以有必要对高校院系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下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思考。
一、牢牢掌控院系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院系要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总要求,旗帜鲜明地牢牢掌控院系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院系党组织要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是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新党章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明确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院系日常工作之中,常抓不懈。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院系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
3.院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具体对策
⑴成立院系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院系一把手任组长,副职任副组长,党支部书记、各教学团队负责人以及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院系书记担负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分管班子成员担负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担负职责范围内的领导责任。
⑵层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内容。院系年初要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解读学校下达到院系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内容。然后,院系书记分别与各党支部书记签订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最后,要求院系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签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承诺书。
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研究布置意识形态工作,并加强自我督查检查。坚持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正确判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院系领导要亲自抓,率先垂范,上党课,作报告,对苗头性倾向性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自觉抵制错误言行。
二、加强阵地建设,做实做细院系意识形态工作
1.高度重视院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敌人占领了,我们不去夺回,就会成为“心头之患”。意识形态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场所、场合,以及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依托、平台和渠道,是与错误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一道屏障和防线。院系要努力开辟新的阵地,加强特色阵地和网络阵地建设。
2.适当加大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投入,健全制度。适当加大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资金投入,可以完善队伍和相关设施,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工作运行机制和阵地管理制度。
3. 院系加强阵地建设做实做细院系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院系意识形态阵地包括各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媒体和内部印刷物、各类展览馆、陈列室等非网络载体。院系要建好意识形态阵地,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在大学校园上空高高飘扬。
⑴加强院系意识形态阵地人的建设,即师德师风建设。阵地建设和管理都需要人,需要师德师风过硬的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广大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⑵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防范和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学生思想的渗透。要求对院系全体教师党员进行宗教信仰排查,明确提出大学校园严禁传播宗教思想。加强对宗教背景浓厚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和关心,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经常性开展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给与帮助。
⑶加强对校企合作、学术交流合作、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的管理。要严格筛选校企合作对象和学术交流内容,对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教师人选由院系党政联席会决定,首要考察其政治意识,重复强调四个意识,要求教师擦亮眼睛,及时分辨某些智库的意识形态偏见。
⑷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论坛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活动的审批程序,对所有悬挂的横幅要求填写院系条幅悬挂审批表;对所有讲座要求填写院系学生讲座审批表,由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审批,并对面向学生的外请讲座进行全程跟听。
⑸加强网络媒体阵地管控。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校园和学生的生活,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院系要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风险点,有的放矢,主动作为,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掌控网络空间话语权,打好主动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三、建立完善院系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快速应对机制
1.建立完善院系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快速应对工作流程。
⑴首问接待。被媒体、当事人咨询的教师要实施首问接待,第一时间了解到当事人或媒体诉求,进行相关人员的临时妥善安置,并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向院系负责人进行汇报。所涉及新闻事件,院系不能做任何决策性答复,但院系可以表明获悉后进一步了解核实情况和积极协调解决的态度,不得推诿。
⑵调查事实。院系负责人在接到事件发生的情况汇报后,要在第一时间前往事件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确保事态不进一步扩大,有效安抚当事人情绪,并向分管校领导、与事件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向当事人提出了解事件全过程后答复的建议,表明积极解决和核实事件的态度。
⑶专人答复。除在线直播情况下,院系被连线者可以适当回复、表明积极解决的态度外,其他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新闻发言工作要根据学校新闻发言人的相关制度执行。
⑷后续跟进。要根据学校要求或公开答复口径限期督办。
2. 提出院系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快速应对工作要求。
⑴树立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院系安全稳定工作无小事,要严格落实“以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注重交流沟通,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避免公共舆情事件的出现和扩大。
⑵形成舆情处理的三个转变。一是形成从“以堵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二是形成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转变,院系要增强舆情预警能力和舆情控制能力;三是形成从“突发救急”向“常规常态”转变,应对处置有流程、有步骤、有秩序。
⑶要有责任担当的工作态度。院系要有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保护学校声誉和师生权益的担当意识,要有换位思考、检查反思的求真意识,要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
3.实施院系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快速应对工作追责。院系对不按工作流程操作、不反映真实情况、不积极解决问题、不作为不担当,或因工作作风、工作失误、造谣传谣、煽动闹事等举措造成事态扩散的团队和个人,将予以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 钢.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面临挑战及对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5).
[3]习近平.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2018.8.22)[N].人民日报,2018-8-23(1).
作者简介:陈林杰(1967—),男,汉族,河南潢川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书记、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邹烈刚(1982—),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