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测试理论与技术课程的思政改革方法讨论
季云峰 彭佳伟 刘信宏 徐晨 苏庆田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进行成为新时代中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程打破了以往思政理论课程的局限性,更符合目前所提倡的多元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本文以《桥梁测试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对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意义,最后就思政教育对专业课程和教师的要求进行探索,对桥梁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桥梁测试理论与技术
[基金项目]2019年“同济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季云峰(1977—),男,江苏南通人,工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科研与教学工作。
苏庆田(1974—),男,山东栖霞人,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科研与教学工作。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土建事业庞大,任务重,项目多,建设周期短的特点,设计单位在创新方面做的不多,大多按照规范的要求,被约束在规范的条条框框下。同时有部分工程在运营阶段发生事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责任心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与优秀人才,尤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古今中外,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按照自己的政治需要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体系,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与其国家的长远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国的“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简言之,即高校教育在尊重学科发展、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应当发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激发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责,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1]。
2.思政教育现状
2.1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思政课,高校也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课在高校教学上的地位,但现在也仍然存在个别学校对思政课不重视,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合班教学,基本人数都是200人以上,教师在前面讲,学生玩手机、吃东西、睡觉、说话等。造成这种现象与高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单一有一定的关系,高校领导认为思政课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关系不大,在教学资金、教师引入等方面投入很少,造成思政课教师少,教学设备陈旧,促使思政课没有办法开设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的思想意识
[2]。
2.2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互隔绝
目前思政教育仍以思政课程为主要渠道,而很少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二者相互隔绝,各自独立进行。专业课程大多数仅仅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而缺少融入思政理论,部分授课教师在思政理论上捉襟见肘,难以带入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思政方面的内容。这使得思政教育方法单一,孤立无援,没有融入到大学学习的方方面面,缺乏感染力。另外再加上许多学生对待专业课认真,对待思政课则较为敷衍,这导致思政教育效果远跟不上专业教育效果。
3.课程思政的意义
3.1加强学生的思政认知
专业课程思政开辟了思政教育的另一通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比起仅靠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一个单一而生硬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
通过专业课程思政,能避免思政教育的空洞和抽象性。在思政课程中,由于缺少某一专业知识的依托,缺少实践案例的印证,教学很容易陷入空洞和抽象中。而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去理解思政理论。比如在《桥梁测试理论》专业课程中,以桥梁理论来指导桥梁测试,再将得到的测试结果反过来印证和修正桥梁理论这一过程,属于辩证认识事物地过程,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而加深思政认识。
3.2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灌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道德观念,为学生指明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前进方向,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框架,从而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正确应用其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加强学习动力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说,让学生了解在本专业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以及为国家和社会所作的卓越贡献等。一方面,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发展的不易,以及前人事迹背后所蕴含的精神,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这些事迹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积极性。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是专业课程的累赘,相反,它对专业课程教育有很好的促进和辅助作用。
4.思政教育的要求与做法
4.1思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思政教师需要具备,所有高校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教师需要具有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精神
[3]。只有这样才能将专业课讲的既有内容,又有思想。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相对于渴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于《桥梁测试理论与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这门课程是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仪器的资料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实验的次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把土木工程专业优良的品质,把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职业精神向学生传递下去。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提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4]。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最大动力,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土木专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强大,还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虽然近年来桥梁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工程事故仍然在不断发生,其中一部分事故与检测人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的态度有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借着这些工程事故案例警醒和告诫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价值感,让每一次操作都保质保量,让每一份数据处理都严谨求实。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ppt结合板书,对于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另外采用多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外活动、课堂讲述和实验结合,将理论、实践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开发mooc平台,补充上课没有充分讲解的知识点,设立讨论和答疑时间,保证专业课的质量
[5]。由于专业课的课时较少,教师需要对讲授内容有轻重之分,合理分配讲授时间,突出课程重难点,并建议按照课内外学习时间1:2.5的比例进行讲课。
4.2思政教育对课程的要求和做法
教育要想更加深入,不光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水平,讲课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特点,这有这样学生才会想去听、听得进。在专业课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需要具有完善的大纲,以此来合理的安排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作为新时代的土木工程专业,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因此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认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设置中,对于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强调
[6]。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鲁班是土木专业的鼻祖,卯榫结构代表着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巅峰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古代的做法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同传统文化。目前土木行业许多规范和设计方法都是借鉴国外案例,然而对于本国的创新性案例同样需要强调。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时间,增加本国的工程案例,更有利于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工科课程,未来是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之上。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案例分析就是弥补认识不足和改正错误最好的良药。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面对现今的教育,思政课程已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思政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思政课程分布不均,主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专业课程多,思政课程少,因此在专业课程中纳入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专业课程现状是课程任务重,课时少,因此在专业课程中无法传授理论的思政内容,所以需要让课程具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上升,矛盾中成长。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专业选修课的桥梁测试理论课程,教师在上课时间可以对比国内自建国以来的测试仪器,展现土木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比较国内外的检测技术,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学生。在课程方面,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主观感受来认识这门课程
[7]。
5.结语
在专业课实行思政教育打破了以往对于思政教育的单独性和各个学科的界限,更符合目前所提倡的多元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通过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可以满足高年级学生的思政学习的需要。将思政学习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培养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程师。当今虽然专业课课时被压缩,但是课程任务没有减少。专业课程在高年级学生中的关注度更高,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会提高学生对于思政的重视程度,同样对于专业课程需要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专业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土木工程师,只有牢记这一目的与初心,才能将专业课做好。思想是行动的源泉,保证思想正确,才能坚定道路正确。当今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制有利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桥梁测试理论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尚利强,王智庆. 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德育研究,2019,11:29-30.
[2]赵偲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4):60.
[3] “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讲要点[J].人民日报,2019,(3):55-58.
[4]李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6):79-83.
[5] 郭楠,李国东,左宏亮.基于思政建设的专业课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42-43.
[6]王倩颖.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49):123-124.
[7]崔啸华.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途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9(49):219-220.
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Method of Bridge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Course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breaking the long-standing "island effect" of the sepa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roke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ideas of diversified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currently advocate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ridge Test Theory and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eachers, The government reform metho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lleg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hinking; bridge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