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探索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李 璐 于立芝*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264670)
[摘 要]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思政元素融入农业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进行了探讨。在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组建主题鲜明的项目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探讨了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计划研究的融合环节,设计了指导教学大纲,阐述了集中授课指导、现场教学指导和一对一指导3种指导教学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开展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思政元素;农业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
[作者简介] 李璐(1988-),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硕士,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于立芝(1963-),女,山东龙口人,学士,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农业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生科研起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自1969 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以来,本科生科研这一高影响力实践活动逐渐受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普遍关注与认可[]。1995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在国家政策与部分高校的推动之下,本科生科研的氛围在全国蔓延开来,2000年后开展类似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高校,从研究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甚至部分专科和职业教育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已逐步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备受相关部门、高校教师和有关专家关注,王润莲、易晓华、张方梅、赵钢锋等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进行了探讨[][][][],贾琳、孙海亚、谢小玲、邢爱萍等则对思政元素融入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开展研究[][][][]。相关的研究为我国本科教育中思政元素的渗透与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本文将思政元素与农业高校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计划(URP)项目研究指导的全过程进行融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助力实现农业高校“三全育人”目标。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所开展的一项课外科学研究训练活动,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管理办法》第一条明确提出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的目标:为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更早、更多地接受科学研究进行的训练。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内容日趋丰富、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步提高,但关注专业知识而忽视思想引导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选题阶段,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对思政元素的发掘和探讨不够重视;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专注于完成试验研究任务,没有很好的体会项目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意义;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明显不足等。这些问题短期内不会影响项目研究的学术水平,但会影响到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培育以德为先的科技人才,因此有必要在指导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二、组建主题鲜明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团队
学生科研训练的科学选题十分重要[],学生可围绕教师的科研方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并设计研究方案。以本研究为例,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业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组建了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URP项目组”。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2年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内容都紧扣农业标准化的主题,详见表1。
项目组由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由3-4位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如蔬菜、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等。相关的教师有在研的农业标准化项目,承担过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主要开展农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农业标准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推广,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教师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所传达的价值观有机融合,是实现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指导教师团队认真学习课程思政基本知识,明确课程思政内涵,深刻理解并挖掘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思政元素,思考、讨论如何将思政元素政融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团队的成员全部都是热爱科学、关注农业,立志将来从业农业科学研究和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同学,一般在10名以上,见表1。
表1 2022年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生团队(人数) |
与农业标准化知识结合点 |
1 |
烟台地黄瓜不同品种比较研究 |
3 |
黄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
2 |
嫁接苗与自根苗烟台地黄瓜生长状况比较研究 |
2 |
黄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
3 |
沼液对黄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
2 |
黄瓜标准化育苗技术 |
4 |
不同商品有机肥对葡萄生长影响的研究 |
3 |
葡萄标准化施肥技术 |
5 |
莱州朱桥镇作阳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 |
2 |
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管理 |
合计 |
|
11 |
|
三、思政元素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融合
(一)思政元素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理念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我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出将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与“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项目”指导教学过程密切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培养有品德的人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业与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品德、团结友善的品质。
(二)融合的环节
将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的各个阶段,并贯穿于教学指导的整个过程。在研究项目选题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关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培养其敬业与奉献精神,在试验数据观察记载与数据分析过程中,强调诚实守信的品德,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团结友善的团队品质教育贯穿始终。
例如,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时,引导学生不论身处何方,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生,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心系国家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树立学农、知农、爱农的思想,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就是最好的爱国表现。教师以农业育种家袁隆平和李登海的先进事迹为例,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是如何将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水稻和玉米育种的科学研究中,两位育种专家研究水稻和玉米育种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满足国家人口数量增加和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这就是爱国主义情怀。
四、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设计
(一)制定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大纲
根据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的程序和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指导大纲主要由六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针对性的融入不同思政元素,并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教学方法,见表2。
(二)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方法
指导过程中,灵活采用集中授课指导、现场教学指导、一对一教学指导三种教学方法。
集中授课指导:集中授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正确理解思政的重要性。根据表2的教学大纲设定的6个指导环节,集中授课指导6次,每次50分钟。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方式进行,每次授课指导都有规范的教案,每一次集中授课都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详见表2。
表2 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大纲
指导教学环节序号 |
指导内容 |
思政元素 |
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
指导方式 |
1 |
农业标准化、URP项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 |
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全面、深刻理解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生共同探讨融入的方式。 |
集中授课指导。 |
2 |
研究题目的选择、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相关政策解读。 |
爱国情怀,学农、知农、爱农,国家战略、乡村振兴,著名科学家介绍。 |
研究题目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关心国家标准化、乡村振兴有关政策的落实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学习著名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
集中授课指导。 |
3 |
研究计划的制定与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 |
敬业与奉献精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具有敬业与奉献精神以及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
集中授课指导、现场教学、一对一指导。 |
4 |
研究试验的实施 |
敬业与奉献精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根据研究计划做好项目研究试验的实施工作,需要学生具有敬业与奉献精神以及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
集中授课指导、现场教学、一对一指导。 |
5 |
试验数据的观察记载与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 |
诚实守信的品德,学科自信,能力提升。 |
试验数据的观察、记载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诚实守信,杜绝剽窃、篡改、弄虚作假。 |
集中授课指导、一对一指导 |
6 |
学生个人交流与能力展示 |
团结友善的品质,团队与合作精神。 |
学生相互交流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成功 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创造团结友善的团队氛围。 |
集中授课指导。 |
现场教学指导:在环节3前期准备阶段和环节4项目实施阶段,指导教师需到试验地现场或调查地点现场进行现场教学指导,一般每个项目指导6-7次,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思政和实践,并深刻理解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前文提到农业技术标准研究方向的题目包含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见表1)。自然科学类项目环节3、4主要工作包括试验地的整理、种子的准备、幼苗的准备、栽培容器的准备以及定植、田间日常管理、田间观察记载、调查表格的设计等。社会科学类则包括调查提纲、调查问卷的准备,调查区域和调查地点的选择以及入村入户调查等。现场教学指导是敬业与奉献精神培养以及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亲自动手和学生一起进行有关试验材料的准备,一起进行整地、施肥、浇水、除草等日常田间操作。强调敬业与奉献精神以及科技创新和能力提升。
一对一指导:一对一指导主要在环节4和环节5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思政与研究结合的重要性。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一般每个项目指导3-4次。例如在黄瓜或葡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其植物学性状的观察和记载,需要指导教师到田间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对照调查表格手把手教学生测量与调查的方法,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对社会科学类的项目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调查提纲、调查问卷是设计,调查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强调诚实守信的品德、学科自信以及能力提升。
五、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影响因素
(一)指导教师思政意识和素养是基础
指导教师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直接实行者,具有关键的精神引导作用,其思政意识和素养是指导教学的基础,因此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起好示范作用,指导教师应转变思政教育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思想观念,转变意识,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不同从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发掘思政元素。二是拓展知识领域,尽可能的引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与相关的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相一致。三是积极与课程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提高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中提炼思政元素和实施思政教育的能力。
(二)学生观念的转变是核心
学生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主体,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对研究项目深层意义思考,力求研究项目与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一致。指导教师可在开题的阶段,采用实际案例介绍等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将显性的专业指导和隐性的思想熏陶有机结合[11]。例如在“莱州朱桥镇作阳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研究项目的开题讨论中,引入我国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等。尽可能转变学生的观念,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研究,要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衔接,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三)加强教学指导各个环节的管理是保障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期限一般为1年,加强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对每个实施环节的重视程度,可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更多的机会。指导教师要在项目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对学生设立严格的标准要求,使学生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觉的接受思政元素的融入。
六、结语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作为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指导的各个环节,构建系统的本科生科研训练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灵活多样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农业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本研究只是将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指导教学的初步探索。
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全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与专业知识结合点,探讨思政元素与URP项目各个结合环节深度结合的路径,制定更加全面的教学指导大纲,拓展实施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方法,研究指导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实现思政元素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吴东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特征分析与实践启示[J]. 高教学刊,2020,11:31-34.
[2] 林云.中美大学生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比较及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234.
[3] 俞林伟,施露静,周恩.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历程困境与未来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89-93.
[4] 文衍宣,吕小艳,龙云飞.地方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2:38-41.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 王润莲, 尹福泉,安立龙.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施教策略[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6):52-54.
[7] 易晓华,张勇,刘新,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教育教学论坛,2022,18:169-172.
[8] 张方梅,洪枫,刘红敏,等.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0):191-193.
[9] 赵钢锋,闫智勇,魏屹,等. 中医药通识课与思政元素融合教学设计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19:105-108.
[10] 贾琳,李志敏,杨习文,等.思政元素融入“作物栽培学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19:41-44.
[11] 孙海亚,路胜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20):317-318,308.
[12] 谢小玲.《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6):247-251.
[13] 邢爱萍,曾岱,苑娟,等.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渗透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20,7(46):124-126.
[14] 贺立红,古秋霞,余晓华,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68-169.183.
[15] 孙洪安. “标准化+”助推乡村振兴 山东省烟台市多措并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9(4):32-33.
[16] 石晓爽,姚三秋.标准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与技术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8(10):88-91.
[17]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LI Lu YU Li-zhi
(Undergraduate Schoo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Yantai Institut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26467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i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s discussed. We set up a project research team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ers’ research projects, and discussed the link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ject training project. The guiding syllabus is designed. Three guiding teaching methods, namely centralized teaching guidance, on-site teaching guidance and one-on-one guidance, are expound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