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初探
黄小钊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摘要:当今社会,要做好新时代90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面临各种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高,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因此,只有校企联动,加强教育与引导,加强双方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熏陶和教育,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方法开展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使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系统化、具体化,才能取得校企双方的共赢。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协同;培育策略 教育教学论坛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Huangxiaozhao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ning, Guangxi 530008)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new era after the 90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work, various new problems,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not onl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ol, is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Only the linkage between colleges, therefore,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rengthen edification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multi-channel, multi-angle, many method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work, systematic and specific, and mak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ultivation result on both sides of the win-win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Synergy between colleges; Breeding strategies
现代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中不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从内涵上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实践等多个方面,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调研发现,80%以上企业选择用人时,首先关心高职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企业在人才使用上有五点担心:沉不沉得下心,留不留得住人,做不做得了事,吃不吃得了苦,能不能合作共事等。这些要求都是企业对职业素养要求的具体体现,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了当今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校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基地。然而,如今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目标不理想或就业状态不稳定。因此,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迫切社会任务。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更首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素养的人才,最终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素质全面、企业欢迎的复合性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清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往往将职业素养简单等同于职业能力,认为职业能力代表了一切,从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忽略对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认为那些诸如意识和道德方面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职业选择影响不大。因为,学生对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方面,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才是对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最有帮助的,职业素养只是一个很务虚的概念而已。学生认识不清,意识不强,必然导致职业素养提升缺乏自觉性。
(二)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高职院校都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没必要当成一门系统的课程进行开发,只要通过日常学生活动说说即可,缺乏教学层面的普适性教育。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素养课程在很多学校里只是一门选修课,而且安排的课时非常有限,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开设与实施偏向第一课堂的共性教学,偏向具体的职业技能指导,忽略第二课堂的个性化指导,忽略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实际指导需要。
(三)
教学方式吸引力度不强
目前学校里所开设的职业素养类课程在教学上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认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谓职业素养培育无非就是单纯听老师讲授大道理而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四)企业协同育人深度偏低
由于我国教育机制尚未完善,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拓展,目前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参与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认为那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企业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校企互融力度不够,导致在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开设与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不能及时将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无法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应用型、德才兼备高技能型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
(一)
立德树人,将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坚持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位置,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构建“职业素质养成、企业文化熏陶、职场竞争力提升、个人成长成才”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二)师资交互,稳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水平
职业素养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凭某一方面力量进行,为此,在职业素养培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组建一支以“德育导师+职业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高素质大学生成长筑梦队。其中,德育导师以学生辅导员为主,职业导师以具有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等专业资格的校内教师为主,专业导师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导师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
(三)校企协同,巩固第二课堂培育活动主阵地
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宜早不宜迟,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并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具体来说,除了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指导水平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多渠道加大职业素养培育力度:
1.职业素养培育活动宣传推广:新生入学后,职业导师运用“互联网+”平台(QQ、微信、微博、网站等),结合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第一课堂指导和日常工作,对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展的职业素养培育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并接受学生报名。
2.咨询、测评:对自愿报名参加第二课堂职业素养培育活动的学生,导师团队提供职业咨询和职业兴趣倾向测评等服务。
3.职业素养培育活动形成:向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培育活动表》,提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形象和职业实践五大职业素养活动模块,通过职业咨询、职业测试、职业体验、主题沙龙、模拟训练、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具体活动.
4.职业素养培育活动实施:导师团队组织开展职业素养培育各项活动,活动期间学生和导师可以通过网络或见面交谈的方式交流。同时,向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培育活动实施手册》,用以记录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培育各活动模块的完成情况。
5.职业素养培育活动模块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及企业的需要,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丰富活动模块,满足新时代90后大学生对职业素养提升的新需求,助力学生自我提升,努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职业素养培育活动持续跟踪:学生在校期间,导师团队持续跟进活动实施情况,在学生毕业一年后,持续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使学生能够在职场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QQ、微信、微博、网站等),对成功就业创业的学生典型进行全面宣传,强化培育活动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14(12): 134-135.
[2] 刘秀峰.简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2(34): 74-76.
[3] 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24-25.
[4] 韩学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 69-70.
作者简介:黄小钊(1983-),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讲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新创业指导、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