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与传统“线上+线下”混合型模式助力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
梁小玉*、刘小花、宋美荣、范彩铃 (河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高等学校是引领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大学生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主要摇篮。所谓沃土之上花自开。高校不断创新的教育模式,借助信息科技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面,通过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改革,让高等学校分析化学传统课堂教学发生质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好汲取知识的平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能在“教得好”的情况下“学得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析化学;智慧教学;混合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是革新教育道路的引擎,是推进“互联网+教育”计划实施的加速器。在现代化智能教育教学发展环境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教育信息化2.0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2.0的教育生态重构,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1]。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的学习、实现它们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分析化学作为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必修的四大基础课之一,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几乎任何科学领域,只要涉及化学现象,分析化学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在高等农林院校中举足轻重,是农林科学专业学习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分析化学课程本身就存在重、难点知识繁多,知识点零碎无规律,公式多,课程枯燥,难以记忆等特点。利用传统的“讲课、听课、练习、考核”的重复枯燥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能力提升慢,结果只会导致教师教学的无力和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学习的排斥,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陷进了困境。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要求,满足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分析化学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辅助手段“慕课堂”、“雨课堂”、“SPOC”、“易课”、“学习通”、“爱课堂”、“微助教”、“翻转课堂”等多元素的智慧型教学工具对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 3]。这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传统课堂中的运用及大规模应用,能使传统课堂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混合型教学模式的使用,解决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为教学和学习带来的困扰,同时借助手机进行的网络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广泛性,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5]。知识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自由化,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特别是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的存在,使得智慧型教学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建设的探索
陈宝生部长指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生历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学习阶段是学生的三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的知识架构、基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古往今来,课堂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作用?利用好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借助多媒体平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创造新颖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教育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学什么”关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怎么学”关注教与学的方式,“在哪学”关注学习环境
[6]。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我们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传统课堂模式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通过这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理念上,将重心由被动的“以教为中心”模式转变成主动的“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我们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学时少、授课内容多、难度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完全依赖教师课中教学远远不够。教师提前通过智能教学工具将微课堂、视频、测验等教学课件资料以动画、声音或文本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在吸引学生去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供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和反馈问题的空间,加强课堂互动交流,完善课后答疑等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学、广泛学、认真学。
2、在教学模式上,由原来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式教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教学方式。高校学生基础不均衡,对课程和专业的兴趣差异大。教师根据网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课前网上预习的情况,针对疑问多的知识,抽取课堂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教师对讲解给予肯定,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的高水平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牢固掌握的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教师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在教学角色上,“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焰。我们学校分析化学传统型教室都是大班授课,教师学生交流少,我们通过在极个别学院进行的翻转课堂等开放式教学的运用增加了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教师提前抛出涉及分析化学知识的科技前沿问题,让学生课前依据智慧型工具上已有的大量线上数据进行调研、归纳、课堂汇报,让他们全过程参与学习,使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对学科兴趣增加,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混合型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的关注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课后测验等各个环节的教学、监督、答疑中;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后台生成教学报告,签到、测试的准确反馈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不再依赖教师主观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数据都有实时记录,结合后台数据化管理,让线上线下教学能够顺利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数据化、可视化的特点。混合型教学模式,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信息化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是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工具,是进阶创新,不是取而代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发挥着督促、监督、教导学生的自我管控、自我学习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新的智慧型混合教学模式巧妙的融入了分析化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们的存在大大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励了学生勤学悦学会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它们的出现正在促进传统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革平,余亮,龚朝花,吴海燕,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教育信息化,2018,9,37-42。
[2] 黄荷斌,混合型智慧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与思考[J],林区教学,2020,(01),33-35.
[3] 张臻,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模式变革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7-22。
[4] 顾云锋,陆慧,丁艳秋,查慧慧,翟萍,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点改革及其效果实证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6,38-42。
[5] 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6] 黄荣怀,刘德建,刘晓琳,等,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7,(1),7-16。
The Explo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with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Liang Xiaoyu*, Liu Xiaohua, Song Meirong, Fan Cailing
(Science College Henan Ar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bases for leading culture, spreading knowledge and training talents, and the main crad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quality and improve ability. Flowers bloom on fertile soil.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ands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Through the reform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undergo a qualitative change,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better knowledge. Only whe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stimulated, can they "learn wel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eaching well",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tential,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lligent teaching; Hybri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作者简介:
*梁小玉(1988-),女,河南郑州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制备、能源电池等领域。
刘小花(1978 -),女,河南郑州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宋美荣(1977 -),女,河南辉县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领域。
范彩铃(1965 -),女,河南温县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项目“分析化学教研室”资助,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项目资助,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理科教学欢乐课堂模式创建(微视频、游戏互动、网络、双语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