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点滴谈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99 发布:政和县实验小学
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点滴谈
魏敦姬 
政和县实验小学 福建  南平 353600
内容摘要: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方法与方式的优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轻松、愉快、有效、合理地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交流、方法方式、优化、尊重、宽容、比较、改编、操作、牵手   教育教学论坛
 
On Improving the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Wei Deng Ji
Zhenghe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ping 353600, Fujian Province
Content summary: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with ease, pleasure, effectiveness and rationality from two aspects of "heart-heart commun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ethods and ways".
Key words: poor students, communication, method, optimization, respect, tolerance, comparison, adaptation, operation, hand in hand
如何有效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个宏大的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  心与心的交流,让学困生喜欢数学
(一)尊重——让孩子们卸去心灵的负担
学困生的心理往往特别脆弱,又格外自尊和自卑,所以,在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方法方式上都得特别谨慎,要随时记着让他们拥有好心情。
比如,有一年我接手五年级一个数学低分率达到百分之十的班级,第一次单元测试后,我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试用以下两种方式着手改善“学困”。
1、踏雪无痕
在批改完单元试卷准备发下去前,我提前讲授“百分率”,讲授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后,出示上期末和这次测试的三个率值,然后兴奋而真诚地表扬了全班同学:从这些数据可看出,全班同学都是好样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提高了,低分率降低了百分之三,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大家以后会做得更好!评讲完试卷,我布置了课后作业:围绕“测试”这个主题,每位同学对自己、老师、班级提几点建议和意见,明天在班上交流。
第二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
生1:感谢老师昨天没有给我爸爸电话,我相信我会进步的;
生2:老师没在班上叫我们差生,希望以后也不要这样叫;
生3:我们几个成绩不好的都怕到办公室补课,很不好意思;
生4……
生5……
我把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便于更好地改善“学困”。
2、暗渡陈仓
了解了新接手班级学生的“喜欢和不喜欢”,就容易做到扬长避短,不去触碰学生那根敏感的神经,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比如,学生不喜欢到办公室补课,可我们常用的改“学困”方式就是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对此,可换用“暗渡陈仓”——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心情愉悦地去“吃小灶”——“随意”抽几个学生,好、中、差都有,老师的理由是:今天课堂上老师无意中浪费了一些时间,课后想请几位同学去检验一下老师是否影响了你们的学习。被抽到的几个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去“检验”。当然,我是进行有的放矢、有梯度的辅导。其结果是,“栽的花也开了,插的柳也成行了”。
(二)宽容——让全班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让全班孩子共同享受教师的爱,让爱去“点燃希望的火种”。那么,“宽容”在改善“学困”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1、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是指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中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生无异,在很多时候都能与其他学生平分秋色,这样,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就不愁改善“学困”了。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练习课时,我在黑板上做演示,并出示这样四道题:
1、半径=2厘米,求面积;
2、直径=6厘米,求面积;
3、周长=31.4米,求面积;
4、周长=25.12米,求面积。
我指名两个学困生做前两题,因为这两题直接给出求面积的条件,特别简单,优秀生做后两题,结果是四人都成功答题。我一致表扬了他们,并且每人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些学困生也就不再那么自卑,也喜欢上台做演练,慢慢地,也就摆脱了“学困”。
2、润物无声
大部分学困生的心理都特别脆弱、逆反、自尊、自闭,往往害怕别人触碰,这就要求教师在宽容关爱他们的时候,幅度要细微,甚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程度。如,在教学“如何画三角形的高”,班级几个学困生在几节课过后还是一窍不通,我就试着这样辅导了——我在示范“画高”时,随意指名一学困生来帮忙老师扶住三角板,由我俩共同完成“画高”,他高高兴兴来帮忙,我也轻松无声的完成了辅导任务。下课了,我也是“随意”请两个学困生帮忙把老师的教具、教本、包包等送到办公室,然后拿出几本其他学生作业,让他们帮忙看看画的“高”是否正确,就这样,他们“帮忙”我辅导,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如何画三角形的高了。
关爱了,宽容了,尊重了,心与心交流了,那些学困孩子的内心积极因素被调动了,再去巧妙设计辅导方法方式,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哦。
二、其次  方法与方式的优化,让学困生学会数学
辅导学困生的教学过程不但是情感与情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还是方法与方式渐进优化运用的过程。
(一)比较——让繁杂的知识条理化
对于学困生来说,因他们的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解的速度较慢、深度较浅,如果把繁杂的知识通过分类比较就显得清晰浅显,一目了然,这样让那些学生理解吸收就容易多了。比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我发现那些学困生不仅无法掌握知识点,更容易与前面学过的知识——因数、奇数、偶数等相混淆;我就在单独辅导和集体辅导时,运用分类比较: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2,3,5,7,11,13……4,6,8,9,10……;2、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分类比较,学生非常容易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第一组数的因数只有2个,就是1和它本身,第二组数的因数的个数大于2个,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当学生发现这规律时教师即时提问,1、“像这样的两组数分别叫什么呢?(质数与合数);”2、两组数后面的“……”代表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反复分类比较教学辅导,学困生就比较容易从繁杂抽象的知识里走出,提升自信心,轻松掌握知识点。
(二)改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在辅导学困生时,我就经常利用“随手拈来”的教学资源改编习题。比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用身边的资源。“百分数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从概念上理解是很抽象的,巩固练习环节,发现那几个学困生很迷茫的神情。我就以班级人数为载体编几道题在黑板上:1、我们班上男生3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占男生的百分之几?2、我们班上总人数55人,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因为是身边人身边事,学生特别容易理解,也就慢慢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特征了。二、用身外的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在课内辅导学困生时,改编的载体是:西部贫困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全国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几;今年暑假学生溺水人数占总学生数的百分之几……
通过改编,不仅让学困生轻松理解题意,掌握知识点,更让他们增强了自信,掌握了学习技巧。
(三)操作——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两节课后,那几个学困生只勉强会依照公式“依葫芦画瓢”——(甲的速度+乙的速度)乘(相遇时间)=总路程。可他们并不理解题意,我只好对他们进行课后辅导了:我准备了两辆玩具汽车,和他们一起玩赛车,在“玩”的过程中,我指名两个学生记录有关数据(两车的速度、起步时间、相遇时间),再让他们算出相遇时甲车和乙车所行的路,这时学生就能很快求出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了;之后,我又带学生到操场上做跑步游戏,过程与上面玩赛车类似。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把理性知识变成了感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轻松掌握了本课时知识点。
(四)牵手——让“私有”的知识“公有”化
在组织牵手结对子时,我提出几点要求:1、课后两人对作业进行交流,遇到不同意见可以请教老师;2、每学习一个知识点,优生每节课后出一题类似习题让学困生解答,之后再共同评析;3、如条件允许,课后两人一起作业、复习、预习;4、每周学困生向优秀生请教几道习题。实施这项计划过程中,我仔细观察,这优秀生俨然一副小老师的姿态,指导得有板有眼,学困生也学得津津有味呢——他们之间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形的隔阂,无拘无束的,当然学得更轻松愉快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首先要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爱上数学,再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并让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业质量。
参考文献:
①: 摘自《小学数学参考》。
魏敦姬,女,1967年10月生人,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人,汉族,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教学质量。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