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0日 12:18 点击: 347 发布: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姜桂英,王贝贝,黄  岩,刘世亮 

(河南农业大学资环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46)

[摘   ]本文从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及频率、导师自身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分别在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及频率、导师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建议和启示。同时,也对研究生本身在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农业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57Y);2023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科研项目融入下的土壤肥料学应用与实践”(2023XJGLX073)。

[作者简介]姜桂英 (1983-),女,河南鹤壁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从事土壤培肥与调控方面的研究;刘世亮(1970-),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从事土壤培肥与调控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这是对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所取得的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推进该计划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中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履行好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对研究生的培养影响深远。

研究生培养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其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等关键节点。而要顺利完成这些关键节点培养任务。需要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求和重要能力的培养点。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因素众多,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外,离不开导师的指导,这也就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有规划的培养提升其创新能力,同时也对导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提出较高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特别是导师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1)导师指导内容单一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的全程指导,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绝大多数导师侧重于对研究生科研、试验等方面的指导。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科研内容的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应的指导。但研究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导师给布置的科研任务外,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其他问题,比如,研究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及心理活动等。在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或多或少会存在试验不顺利,或者不能按时完成相应的试验内容等情况,而导师则多数关注试验进展情况,对研究生思想方面的动态关心较少。而实际上,大多数研究生在研究生刚开始时,对于科研工作如何开展还存在着角色转换的过程。大部分研究生考研目标不明确,对科研工作可能并不是特别热情、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积极主动性差,不能主动去学习和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和前沿进展,这样的研究生学习状态很难能激发其科研创新思路提升创新能力。

2)导师指导时间较少

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导师身兼数职,平时的教学或其他工作已经占据其大部分时间,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对于六零和七零后的老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处于科研精力较旺盛的中青年八零、九零后导师则除了工作外,还承担繁重的家庭任务,在时间和精力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频率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导师督促指导。特别是在研究生开题过程中,研究生在对一个新领域进行学习过程中,导师的指导频率及学生的主动学习都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3)导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阶段对学生的培养,除了基础的科研技能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项关键的能力。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导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导师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部分导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要应对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身兼数职的导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限制。那么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八零和九零后青年教师逐步成为研究生导师主体,青年导师指导研究生能力和方法也需要提高[1]

4)导师指导评价主体单一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单一。导师的评价主体主要为学校或院系领导者,评价主体单一。同时,在不同培养环节的培养评价易流于形式,评价指标缺乏具体性和科学性,难发挥作用[2-3]

二、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1)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和频率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究明,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交流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知识构建、创新思维、创新动机、创新个性、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高频率的交流在以上各方面均显著高于低频率交流的学生发展。同时,每次交流指导的时间长短也对研究生以上各方面有明显影响。师生交流时间在45分钟以上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各层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15-30分钟、30-45分钟和<15分钟。但需要注意的是,导师在指导时间内尽量提高指导效率[4]

2)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内容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除了科研内容外,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如何让研究生对科研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进行相关的科研试验。因此,研究生导师在对研究生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培养方案,规划和督促研究生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过程,除了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提升,还要培养研究生积极主动的态度,从激发研究生的内在学习和探索主动性,进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3)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处氛围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仅仅是体现在专业学术上,研究生导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态度。同时研究生导师也要与研究生相处融洽。大多数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比较融洽,但也存在部分研究生导师因性格、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剑拔弩张,这样的状态无疑是不利于科研的进展,更别提创新能力等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升。薛晓阳等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智力水平而是道德水平[5],已有研究表明,在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方面,绝大多数博士生认为导师的影响很大或者较大。具体说来,良好的研究生导师除了具体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具体良好的专业态度,能够在学术上不断充电,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具体良好的人格和较高的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师者,授业解惑,对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外,也要在研究生的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尽可能给予帮助,创造良好的师生相处氛围。以便学生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业中,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6]

针对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完善研究生指导内容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指导内容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科研任务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但除了对科研内容的指导以外研究生的培养还要注重研究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的工作学习态度、探索质疑的精神等个人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同样是提升研究生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因素。因此,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对研究生的科研内容进行指导外,在这些关于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方面建议也要做出相应的指导,在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注重引导创新人格塑造,培育主动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建议研究生导师转变观念,注重研究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在研究生实践培养过程中帮助其树立创新性人格。在培养方式上通过心理干预等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层次性的知识分享与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激发研究生们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与不同的意见看法,积极引导研究生灵活克服创新困难、敢于实施创新活动、自律控制创新行为,有意识地塑造其创新人格,培育主动创新意识,以达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7]

另一方面,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对研究生的科研任务内容的指导、个人素养培养、健全创新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培养外,为提高导师的培养效率,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明确性。一方面,导师需要根据不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8],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及培养内容,在不同阶段规划安排并督促研究生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提升研究生相应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2改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时长和频率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时长和频率均会直接影响指导效果,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议研究生导师首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根据每个研究生自身的能力和特征合理安排好指导过程中的频率,指导的时长因人而异灵活调节,更重要的是提高指导的效率。这也要求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能相互交流,让彼此了解各自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科研内容的进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导师根据培养计划和目标适时督促研究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达到相应的目标;与此同时,研究生也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导师相结合,及时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创新能力[9]

3导师学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提升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除了自身之前积累的业务能力以外,还要不断地完善自身能力。研究生导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对研究生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指导过程,不单单是授业解惑,还要提升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就对导师的个人学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导师的“知识水平”不仅包括本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跨学科文化知识等基本“自命题知识”[10],是研究生导师首先应具备的;还包括导师指导知识、政策法律知识与治学知识等能力型知识[10]其中,导师指导知识是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是研究生导师区别于其他岗位而独有的知识类型,是导师知识结构的核心[11]当前,信息、科技科研内容和水平日新月异,导师的业务水平也需要随之提升。只有自己能快速准备掌握科研前沿,才能更好的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其提升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导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时刻关注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和研究前沿,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丰富导师的“自命题知识”储备。导师的学术能力是基础,但作为研究生导师,如何能指导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是对导师“能力型知识”的考验,也是对导师指导能力的重要评价方面[2]

另一方面,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还包括培育做人做事的能力。导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水平对研究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导师只有自身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科研精神、态度,才能给研究生做榜样,使其在科研的道路上成长得更快,创新能力有所提升[8]。这些对导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自身的学术魅力与品格如严谨的治学风格、敬业奉献精神、完善的人格、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对研究生的成长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在平时的相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感染研究生,让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成为研究生自身素质提升的学习资源,为其成长和提升提供源泉[11]

三、结论与启示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和研究生是两大主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自的能力、品德等都对二者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导师的角度,导师自身知识储备的不断提升是决定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和根本。另一方面,作为指导者,研究生指导方式、指导内容、指导过程等是“能力型知识”的体现和考验,这也是导师需要具备和提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导师也要锻造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学术魅力与品格,以自身为榜样,培养研究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郑烨,吴静静.青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构成及保障举措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 11 (343): 92-100.

[2] 王国红.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16.

[3] 郭楠,姜元生,王丽.导师的指导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教师,2021.

[4] 赵倩.导师指导行为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N大学为例[D].南昌:2021.

[5] 薛晓阳.教师教育的理想:技术标准亦或道德信仰[J].教师教育研究,2016, 28(6):7-18.

[6] 张东海.研究生指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2):37-41.

[7] 刘传霞, 唐欣.“立德树人”视野下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2):97-99,121.

[8] 张晖.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 2017,34-38.

[9] 李辉婕, 吴自明, 黄继超, 等. 支持型导师指导风格对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知识分享和创新人格的链式中介作用[J]. 生物灾害科学, 2021, 44(4): 488-496.

[10] 波伊曼. 知识论导论[M].洪汉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4.

[11] 包水梅,杨冰冰.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指导能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08-121.

 

 

The function of supervisor dur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Guiying Jiang, Beibei Wang, Yan Huang, Shiliang Liu

(Colla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function of supervisor du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supervisor guidance content, duration, frequency, and the supervis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 facto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were analyzed. Be directed against these problems, the suggestion and comments from the guidance content, duration and frequency,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supervisor were proposed for the supervisor. Meanwhile, the suggestions were also provided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m selfies. This study will guide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li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Supervisor;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