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江百林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项人才培养措施,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构建是高校应该推进的事情。本文立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现状,从教育的融合、重视程度的加大、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和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教育教学论坛 官网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Jiang bai lin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jian Xiamen 36102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asures of training a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bility construction is the university should promote thing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nd refer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integration, puts more emphasis, training mechanism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高校能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措施,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积极推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发挥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定义
关于创新能力的定义,当前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在我国普遍认为创造能力具有多维结构的复杂心理品质,主要指的是一个人,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建构出新的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产品价值的能力,简单点来说,创新能力就是把具有新价值的东西创造出来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发现精神,对新方法掌握的强烈愿望,以及他们能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所面对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表现在理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文能力、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时期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有所不一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开始向科技和创新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为国家提供能符合国家提出的后备人才力量,从而推动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创新和发展,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生存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情况将决定着他们对国家创新和发展的推动情况
[1]。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国与国之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大学生之间则是综合竞争力的比拼。高校的扩招和市场的变动使得就业难的局面难以消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学生从就业难的困境中走出来是高校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他们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从而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完全割裂的关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向来有之,近些年来,随着创新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很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够把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助二者之间的互推关系促进两者培养效果更好呈现的高校并不多。在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割裂的关系状态之下。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一,在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和重视程度,有的高校基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角度侧重于前者,把后者当成了政治任务,应付式进行完成。有的高校重视后者,将前者当成一时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进行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在找工作时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可以很好的完成就业任务。
[2]
(三)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和专业导师队伍,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此外也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和专业教师队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教育方式老套,不能从社会需求、人才需求的角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新内容的融入。在教育中,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大多数都是辅导员,他们很多不是思政专业毕业,缺乏专业的教育引导能力,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一)推进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从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入手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的是能力的养成,但是能力的养成需要有思想意识作为前提,如果学生自身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就难以在意识的推动下,让自己在各种活动各种、各种学习、各种实践当中,慢慢的养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地利用课堂的资源,把教学的内容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主渠道。例如,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在学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过度的理论中提醒学生要从理论思想思维养成入手,才能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门教育来说,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存在着部分学生或者高校不够重视的情况。如果高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不重视,那么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首先推动高校和学生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这是一项政治性的任务,因此在完成的时候采取了应付的态度。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高校应该从教育教学内容的角度,教学方法的角度,教学平台的角度等方面推动创新能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当中的受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上面,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同时要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从社会需求和发展层面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载体,从课程、理论和思想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3]。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充分地推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且利用第二课堂和新媒体载体,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引导学生家长在二者的重视。
(三)构建合理培养机制,组建专业化的导师队伍,通过创新能力培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促进各种资源的良好融合,从而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并且让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与时俱进的角度。在机制的构建上,要注重它的合理性,要加强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慢慢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养成创新的意识和自身的自觉性
[4]。这个培养机制的构建,还要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培养理念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亲和力,促进师生双方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提供保障。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于事物的判断和辨析能力薄弱,在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养成上需要有教师为他们进行点拨,因此高校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有保障的专业化指导资源,避免学生走弯路。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开展中需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策,促进机制构建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
参考文献
[1] 尹露露, 狄成杰.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130-132
[2] 贾彩鑫.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技博览, 2013(20):442-442
[3] 樊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好家长,2016(30):56-58
[4] 贝静红,王旭明.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成长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机制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江百林(1981.12),男,福建漳州人,厦门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