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46 发布: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策略探讨   
刘晓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摘要】在我国教育水平逐渐上升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在高职院校中,体育这门公共必修课占领着重要的位置,在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更好的体育锻炼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心健康及身体素质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和价值,才能从源头根本提升体育锻炼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培养;主观能动性     教育教学论坛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physical exercise
 
Liuxiao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Hunan Changsha 410151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e society.How can we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hysical exercise, so that students have bette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quality? Let the students fully realize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of physical exercis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training from the source.
【Keywords】Vocational Students;PE(physical education);Training;Subjective initiative
 
    社会与经济要想飞速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及需求,高职学校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体育也是必不可少需要考核的一个方面。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士把焦点聚集在如何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上。
 
一、体育锻炼中使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分析
1.1学生自身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定律,需要是激发人的本能的原动力,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对高职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日益完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不再仅仅是凭兴趣办事,而是趋向理性。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来制定锻炼和学习计划,在思想和感情上督促自己,从而找到前进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锻炼状态中去,给自己的身心带来幸福和满足。
1.2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加主动
    枯燥单一的教材内容是乏味的,有人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没有吸引力是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难以投入兴趣就不能产生主观能动性,所以,为了勾起学生的兴趣,在选择教材时,必须选取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素材,在体育锻炼中只有课题勾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经过大量调查以及数据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及项目有强烈的认知欲望,也非常愿意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题[1]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
2.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一副健康的体魄是国家生命力旺盛的体现,也是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个人的自信和尊严,就无法安心的应对各种挑战,无法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充分的理论知识传授、生动的多媒体体育教学以及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及必然性,提高学生在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水平,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能自觉增强身体素质锻炼的意识,这样在教学中形成良性的循环[2]
2.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体育锻炼中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也从未停止,美感既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一个标准有力的体操动作,一次大气非凡的跳水幅度,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素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审美能力,在运动过程中学会自我欣赏与肯定,达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才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及目标。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并掌握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将自我锻炼能力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善放敢放,善于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敢于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挑战,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观,明白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与此同时,放手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独立锻炼也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能通过自我调控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问题,控制运动强度,把握运动时间。学生会在这种主动积极的锻炼中得到身心的不断发展,从而让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事,为自己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收益。学生在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同时,不单单只掌握了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还养成了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这也是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从体育锻炼的根本中体验到了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乐趣,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从而综合性地提高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欲望、关心及态度[3]。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自觉性,以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
 
三、体育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在步入社会的大门前,充满活力、思想积极向上的高职院学生对各类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渴望心。体育运动俱乐部的成立给学生们带来了参与的热情与兴趣。让这种学生自己管理的新型活动校园团体在学生们的热情中不断扩散与发展,满足学生的认知,充分有效的利用好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在组织的体育锻炼与比赛中有计划有发展的参加找适合自己的项目,为学生们创造出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增强自身体魄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3.1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人类对于活动场所的环境及设施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条件,意识即为人的认识活动。体育场馆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体育馆的内部设施的质量直接对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造成了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锻炼人数越来越少,甚至不去锻炼主要原因是由于场地缺乏,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学生们心里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被熄灭,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笔者认为,为了不让学生们的认知欲望被扼杀在摇篮里,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和热情,高职学院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对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扩充或者完善,为学生们的健康体魄提供坚硬的后盾保障[4]
3.2抓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
    人无完人,任何一名教师都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同样也都有一定的特长。“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 ”老师授予知识给学生,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所以,体育教师在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只有教师本身素质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也才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和信任[5]
3.3发扬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绪
    运动与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学习接受能力的结果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一方面积极的情绪来源于对课题的吸引和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挫败感会产生失望而消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循序渐进,有耐心地帮助学生打消在消极情绪中自弃的情绪,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也会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社会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和国家的飞速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出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家蓓. 高职院校学习动机激励策略的优化研究[J]. 大众文艺,2017,(01):236.
[2]杨清宁. 试论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途径[J]. 科技展望,2017,(01):333.
[3]康琦.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122-124.
[4]王斐. 高职院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101.
[5]鲍育育.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动力因素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3,(03):142.
 
收稿日期:2017-3-3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