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02 发布: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
                                                                                                                                                 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功能性食品》课程改革为例
                                                                                                                                                             杨萌,原克波,孙丽萍,吕艳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团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角色为执行单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角色适应和团队协作,突出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区别,在实战中发挥出学生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功能性食品》课程为载体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项目驱动;团队协作;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论坛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and Project-driving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Functional Food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and project-driving teaching mode is the project as the main line in the process, the team as subject, the teachers as the guider, and student role as executives. So the teaching mode emphasiz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all students, role adaptation, distinction between roles and team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special skills are brought into play.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pplication ability, team work spirit and commitment are cultivated. The teaching mode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deeply in the course of Functional Food.
Keywords: project-driving;collaborative;teaching mode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与易学性的教学样式。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 评价: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课题“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研究”选择《功能性食品》作为研究及应用对象,对课程进行改革,方案如下。
一、调研分析,明确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行业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重点放在企业调研尤其是学生就业的保健食品企业,了解以下内容:企业管理结构及毕业生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企业生产结构及其就业岗位、企业生产过程;企业工作的典型过程和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知识需求;企业工作的技术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证书;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
二、整合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
通过分析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归纳学习领域。
(一)保健食品营销岗位
1.典型工作任务:①制定保健食品营销方案;②编写功能性食品说明书;③编写保健食品宣传手册;④销售保健食品;⑤解说功能性食品功效、食用方法;⑥统计保健食品销售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⑦联络媒体和销售单位做好促销工作。
2.岗位能力:①对保健食品市场的考察调研能力;②保健食品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会展组织等方面的能力;③营养保健服务与指导能力;④功能性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执行能力。
3.学习领域:①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②功能性食品营销与策划的相关知识;③营养学、保健科学及相关医学基本知识;④功能性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保健食品检验岗位
1.典型工作任务:①负责对保健食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留样品的理化检测;②负责功能性食品功效成分检测;③负责功能性食品微生物检测;④负责功能性食品重金属含量检测;⑤负责检验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2.岗位能力:①应用化学分析与物理分析的知识与方法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的能力;②应用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与分析的能力;③常用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能力。
3.学习领域:保健食品相关的功能学评价、功效成分检测、卫生学评价、现代仪器分析知识。
(三)质量管理岗位
1.典型工作任务:①熟练掌握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GMP等规范,熟练掌握相关质量保证措施和产品的技术标准及工艺控制点;②落实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③做好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质量部负责人汇报;④定期向QA负责人反馈质量监督情况,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的执行工作;⑤推行GMP并按其要求进行日常工作,监督生产人员严格执行SOP、生产规程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发现不符合GMP的行为和不按照文件规定的行为责令其改正,甚至暂停生产并发出书面通知生产技术部,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⑥负责中间产品、成品、原料额取样,复核原始生产记录。
2.岗位能力:①具有编制GMP、HACCP文件的能力;②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监控的能力;③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等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3.学习领域:①质量管理知识;②功能性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
(四)保健食品生产岗位
1.典型工作任务:①使用粉碎、匀浆等设备对保健食品原料进行预处理;②采用提取、浓缩、分离、纯化等技术提取保健食品功效成分;③使用喷雾干燥机制备粉末状半成品或成品;④使用制粒机、干燥机、压片机、胶囊填充机制造固态保健食品;⑤使用灌装机制备口服液、饮料型保健食品。
2.岗位能力:①具有功能性食品生产与技术保障能力;②具有常用功能性食品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③具有功能性食品研发能力和解决岗位技术问题的能力。
3.学习领域:①功能性食品生产各环节常用生产工艺(药物制剂);②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
根据学习领域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且项目中包括“企业要素”,比如企业规范、生产技术和工艺、企业文化、企业观念、企业标准、企业管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经济和法律内容、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等。教学项目设计如下:
项目一认识功能性食品,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功能性食品的相关概念、学习功能性食品的功能范围、认识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与学习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项目二学习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类功效成分、脂肪酸和磷脂类功效成分、碳水化合物类功效成分、有机酸类功效成分、生物碱和含氮含硫化合物功效成分、黄酮类功效成分、酚类功效成分、萜类功效成分、真菌、益生菌和藻类功效成分。
项目三学习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学习功能食品的配方及剂型、学习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降低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降低血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改善睡眠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改善记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项目四学习功能性食品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学习《GB 17405-1998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保健食品标识管理办法》、《保健食品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
同时课程设计了超过一门课程的大型综合实践项目即“某种功能性食品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在实训室,按照真实的典型工作过程,制作虚拟的产品,其余课程中有该项目的贯穿,训练课程的综合能力,配合单项能力训练和系统的应用知识的学习,贯穿功能性食品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敬业、负责、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以及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自己,尊重他人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内容包括:模拟成立一个保健食品公司、进行保健品市场情况调研、目标市场分析、编写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产品研发报告、编写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产品配方及配方依据、编写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产品生产工艺简图及其详细说明 、编写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产品技术要求、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命名、编写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标签及说明书、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广告的拍摄、 制定营销策略、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饼干的生产及销售实践。
三、改革考核办法
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的评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反馈,以促进学习、改良学习为目的,因此要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过程评价为核心,注重团队协作意识、操作能力和响应速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采用评价集体和评价个人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开发项目化教材
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设计项目化教材,教材的内容分为:项目概述、学习内容、能力训练内容、参考内容、拓展学习内容。
五、设计项目化教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项目化教案不是将教材内容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充分体现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的总体思路是以项目为主线、团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角色为执行单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角色适应和团队协作,突出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区别,在实战中发挥出学生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效果总结、反馈、优化
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同时对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等情况内容,了解教学质量水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浩.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3):168-169.
[2] 金晨晖.“项目驱动”教学的载体设计与实践--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J].重庆医学,2015,44(2),282-283.
[3] 孟福利,郭志静.项目驱动下的体验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15,(1),124-125.
[4] 付兵红,彭礴.以项目驱动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2014,36(11),134-137.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594
 
作者简介:杨萌(1983-),女,山东威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营养保健与功能性食品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