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类技师论文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16 发布:徐州开放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
数控加工类技师论文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
程 良
(徐州开放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培养高技能、高层次技能人才是当前制造业升级调整对人才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技师培养中关于综合工作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必要剖析,尝试技师论文指导课程教学改革,阐述了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技师综合能力培养达到较好的转变,以适应当前企业对创新、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技师论文 教学实践 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 of the NC machining technician
chengli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uzhou Open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cultivating high skill, high level skill talent is in curr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ing and adjustment of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alents,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exists in current technician training in a comprehensive work ability training are necessary to analyze, try to technician thesis guidanc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expound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so that technician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cultivate good change, to adapt to current enterprise of innovation, talents with high skill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echnician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调整及中国制造2025出台,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制造业正向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对各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力,可以预见传统的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相关制造业的升级调整高速发展需要,各技工院校对于制造业人才培养必须由过去多层次数量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跟上制造业升级调整的时代步伐,完善当前高层次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已成为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数控技师是制造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其所具备的能力不仅反映在操作实践上,更体现在利用其掌握的实践与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率上,传统的理实分教,知识独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完善数控技师培养则更加注重高层次人才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上,其中技师论文指导工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则突显其重要性,但由于各技工院校往往注重数控技师操作能力培养上,而对于技师申请者论文辅导方面重视不够,使得培养出的技师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在当前企业产业升级调整中难以体现出来,其职业生涯难有突破。
1、当前各技工院校加工类技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困境
(1)技师论文考核内容多,对于技师申请者要求高,论文指导工作难度大
技师考核综合工作能力即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块要求技师申请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操作能力、软件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实用性专业论文写作能力(选题、条件收集、组织)、论文定作规范性、语言组织能力、答辩技巧的等方面。因此,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工作,很难以一定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辅导完成。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难以集中指导
技师专业论文的价值取决于它提出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有价值和有创新性的观点的形成不是主观想象出来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实践。这就要求每位技师申请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践或者自己的理论知识,作为写作素材,而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由于技师申请者实践与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论文指导教师要花费较大的精力,才能弄清每位技师申请者实际情况,方能有的放矢。
(3)缺乏专业的论文指导师资队伍
一方面,如果采用学校现有师资队伍进行论文指导,由于缺乏企业经历,或者企业经历滞后,导致论文指导与企业实践生产脱节;另外一方面,如果直接引入企业师傅进行论文指导,则虽然暂时解决论文指导与企业实践生产脱节问题,但又引发新的问题就是企业师傅很难短时间内融入到论文指导教学中去,并且其在论文指导中由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匮乏,使得其在论文指导中也很难进行下去。
(4)教学形式单一,很多学校作为一门理论课来开设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对于技师论文的辅导工作常用开设理论课的形式进行集中辅导,且安排课时较少,(以某技工院校为例,每周仅安排两学时教学),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论文指导工作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很难体现技师论文辅导工作在技师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性。
(5)学生首次接触,有畏难心理较重
由于很多技师申请者对于技师论文写作与答辩是第一次接触,对于技师论文的写作流程、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规范、写作原则及答辩过程、答辩技巧较为生疏,较易产生畏难情绪,会采取抄袭的方法来完成论文写作任务。这就就失去了论文写作的真正价值意义。
(6)创新性在技师论文中难以体现
创新性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原则”。其显著特点是一个“新”字,新观点、新见解、新思想;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这些“新意”,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不断开拓,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技师论文具有创新性的大小,是衡量科研成果和技师专业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一个没有创新性的技师论文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三、论文指导改革与实践的途径及方法
1、改革现有技师论文指导模式
(1)重视力度需要加强
将技师论文写作作为完善技师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不是把论文写作作为技师培养可有可无的内容对待,即由各技工院校原来较为重视操作技能培养而轻视综合工作能力培养转变为理论指导实践综合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真正实践过硬、善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2)教学形式进行变革
由传统的上理论课形式进行论文写作的集中辅导,转变为定期集中辅导、个别辅导为主的教学形式,针对技师申请者论文写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授课,如论文格式的编排,论文内容的基本组成、关键词、摘要、字符、图表编排、答辩技巧及时间控制等问题;对于技师申请者个人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如关键问题的描述上、前文与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准确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行性与客观性,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加以指导,具体形式如利用QQ、办公室、实习车间个别交流与探讨实现。
(3)培养方式急需完善
由学校完成技师培养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完成技师培养任务。技师申请者主要是学生,其生产实践较少,对于产品质量与效率问题很少进行考虑,加以在学生进行一定层次培训后,如高级工培养目标结束后,可安排学生参与相关专业的生产企业见习与实习,加强学生对于生产实践的认识程度;或者定期安排有较高生产经验企业技术人员、加工人员进行企业生产实践的介绍,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识。
(4)师资队伍培养
重视综合工作能力师资队伍建设,而不像以往仅注重教师理论或者技能某一方面能力培养,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除正常教学外,要定期安排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见习或顶岗实习,从而加强教师指导业务能力。
(5)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无论是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做好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如项目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不仅教会学生实践与理论知识,更应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引发对所学内容兴趣,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6)进行模拟答辩并定期改进
技师专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中的高级考评员和撰写技师专业论文的技师申请者面对面的问答和辩论,由答辩高级考评员就专业论文的内容和相关领域提出问题,让技师申请者当面即时回答。由于测试者水平较高,对于技师申请者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技师申请者多数从未参加过答辩,因此,在正式答辩前,论文指导老师应该安排相应的模拟答辩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消除技师申请者的恐惧心理,完善其论文并指出相应的薄弱环节及应该加强的地方。从而在正式答辩中做好心理及相应答题技巧准备,以克服第一次参加答辩的不利情形。
2、引入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技师论文指导
为了解决现有人才培养式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和吸收德国 FH 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即课程体系设置的“工程化”,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校企联合化”,教学方法的“行动导向化”,师资队伍的“双师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它结合社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构建适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学院式数控技师论文指导新模式。
结语
通过对技师论文指导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实践,技师申请者的各方面水平包括创新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并通过技师论文写作,使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论文的写作基础,可以用专业思维去思考加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在企业中实现“师”的标准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教学论坛
参考文献
[1] 刘智英. 面向职业实践的德国 FH 办学特色———兼谈对我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26-28.
[2] 刘总路.技师专业论文撰写指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3] 张璐青. 数控加工技术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职业,2007,3(9):90-92.
作者简介:程 良,女,1987年生,江苏徐州人,学士,助讲,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