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基础课《光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武震林,潘路军,韩秀友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本工作立足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本专业特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着力宣传本专业王大珩院士,王之江院士等多位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及科学贡献,并将其研究成果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致力培养德才兼修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光学;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光电教指分委2019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dxgk05,gdyljs10)和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ZD2018002,YB2019016)资助。
[作者简介]武震林,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副教授;潘路军,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通讯作者]韩秀友
*,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即“新时代高教40 条”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国家决定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并积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1]。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本科基础课《光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方面的有益探索。
一、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合理安排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作为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至关重要,同时思想政治课也是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途径
[2,3]。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教育手段依然相对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不仅要以课本内容为理论基础,还应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来与学生讨论对实际问题的看法以及态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立足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科学合理的设计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本专业本科生基础必修课《光学》为基础,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结合本专业特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着力宣传本专业王大珩院士,王之江院士等多位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及科学贡献,并将其研究成果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致力培养德才兼修的合格人才。
二、 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实现思政与专业内容相融合
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授课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4,5]。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底蕴,涌现出了如王大珩院士、王之江院士、林钧岫教授、吴世法教授等一大批我国顶尖科学家的代表,其高洁的个人品德,忘我的工作态度,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素材。在这一背景下,授课教师能将“红色基因”的元素有机融入本专业课程建设中,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同时,结合“红色基因”的研究成果,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在本科生基础课《光学》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深入探索与专业内容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我们在制定认知领域目标时,除注重该学科知识外,也要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梦与现代化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诚信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思政基本理论知识以恰当方式融入进去,促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包括政治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审美水平和专业水平在内等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三、 总结教学改革经验,深入探索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光学》课程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专业知识人才和教学的需要,授课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深入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每一门学科都是知识大厦的累积,也是无数科学家研究成果、探索过程、伟大人格的集中反映。发挥学科史、人物史的丰厚教育资源。尤其是科学的事迹风采,用他们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科学家、学者、大事的科学人生成就他们的青春风采。
思政元素案例一——王大珩院士
王大珩院士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1949年,王院士受中央委派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创建了物理系并担任第一任系主任。为我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课程内容,如红宝石激光器、航天相机,光测仪器等王院士做过重大研究突破的领域开展思政主题教育,结合王大珩 “满怀爱国,无私奉献;跨越创新,寻优勇进;自主开发,自力更生”的科研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中国科研发展的艰辛,体会到了我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取得了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思政元素案例二——林钧岫教授
林钧岫教授是辽宁省大连市人,自然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大连市光学学会理事长,德国波恩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林教授长期从事红外激光器、红外光谱学和光电子学研究工作,80年代在一氧化碳激光器波段延伸方面的研究工作居国际领先水平,曾主持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和重大基金项目:千瓦级一氧化碳激光器等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展示了林教授曾经带领科研团队攻关的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第一台一氧化碳激光器。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深深感染。
结束语
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先要建设更加强劲的教学团队,这里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行业企业专家等,组建多学科背景、跨业界阅历的课程教学团队和“育人共同体”,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本工作积极深入开展了与所学专业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努力营造良好的正能量课堂教学环境,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同时也在不断总结授课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硕 葛舒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辨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 35(6), 84-87
[2] 李妍,石洛豪,李佳择.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7(06): 771-780
[3] 李骏扬, 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 (12), 20-23
[4] 朱征军,李赛强. 基于一致性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 (12),24-28.
[5] 唐芳云. 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 理论导刊, 2020, (2),121-124.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Optics
Wu Zhenlin,Pan Lu Jun, Han Xiuyou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ning Dalian 116023
Abstract: This work is based on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 integrat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The courses carry out the "inheritance of Red Gene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cus on promoting the advanced deeds an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of many older scientists such as academician Wang Daheng and academician Wang Zhijiang, and integrat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we are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with both ethics and integr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ptics, course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