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430 发布: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探索
 
胡银春,黄棣,魏延,韩志军 
(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材料科学基础作为生物材料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生物材料专业人才的必修课程。为了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我们建立了适合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引入了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和合适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探索;生物材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02197);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1903D421064)
作者简介:胡银春,1983年1月生,女,河南西华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材料学博士,主要从事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是包含多种技术并交叉融合的一个专业,综合了生物学、医学与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分支方向包括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号、生物医学影像等。生物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研究和人体机体相适应的、以诊断治疗或替换体内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生物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骨与关节、医用导管、人工肾、人工心脏瓣膜、人工植入物、如血管类等药物缓释载体等。生物材料学涉及学科领域多而广,如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化学、机电、信息等,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学科。生物材料是一门分量较重的专业课程,主要通过学习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评价等,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材料的基本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教材发现,较为完善的生物材料课程知识体系一般包括材料学与生物学层面的内容。从材料学角度看,需要讲授的内容包括生物材料的类型、性质、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降解、加工工艺、表面特性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材料科学基础;从生物学层面看,需要讲授的内容包括蛋白质、细胞与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生物材料植入体引起的人体急性炎症、血栓、免疫反应、感染、肿瘤及钙化反应等。鉴于此,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材料课程体系由材料科学基础、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等多门课程组成。
1. 建立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知识体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国内各大院校材料学相关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后续材料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杂、难记忆等特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材料方向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始此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生物材料科学问题,辅助学生锻炼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的生物材料科学素养。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顾宜、赵长生等编著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作为教材。主要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其中理论教学核心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结构基础,介绍材料的尺度、电子结构、原子堆积状态、固体转变和材料表面等概念;第二部分是材料组成与结构,是对第一部分的深化理解,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材料的性能,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电磁性能及纳米效应;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成型加工工艺。同时将材料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新型生物材料调研报告会,引导学生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用于分析新型生物材料实际应用案例。
表1 主要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理论教学内容 课时/h 实践教学内容 课时/h
绪论 3 金属牙种植体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4
材料结构基础 9 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支架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4
材料组成与结构 9 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4
材料的性能 9 新型生物材料调研报告 4
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加工 6 课程总结 4
 
 
从以上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本门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授课难度大。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材料作为新兴的材料应用领域,要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需要紧跟生物材料前沿动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为将来进行灵活的生物材料设计和选择奠定材料学理论基础。
2. 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主要通过对“材料科学,即为什么”和 “材料工程,亦即怎样做”两个方面的学习,建立认识材料物质结构、性质、加工和使用性能间的相互联系,并由此形成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体系,为学生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材料科学或更有效地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3. 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需要配套的合理考核机制。学生的成绩不能仅仅由卷面成绩和出勤决定,需要结合文献查阅、课题调研及科研报告等方面考察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更切实地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多方位的考核方式能客观地展现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本课程采用“平时+期末+实验”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资料调研、科学探索等环节。
 
4. 总结与展望
 
在材料科学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材料与时俱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应该不断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现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经过具体教学实践,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良好、学习主动性得到改善,相当一部分学生课下能够主动查阅延伸文献、积极讨论相关问题。今后应继续探索,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能河,但汉久,吴基良。地方高校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95-97.
[2] 周为,郑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技术世界,2015,207.
[3] 顾宜,赵长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4] Buddy D.Ratner,Allan S.Hoffman,Frederick J. Schoen,Jack E. Lemons. Biomaterials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in Medicine.第三版[M] Elsevier, 2013.
[5] 严丹林,朱伟玲。“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103-104
[6] 骆昱晖,刘霖,张东恩。《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9,47(23):197-198.
[7] 杨建校,肖汉宁,陈石林,欧阳婷。《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09-211.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Fundamental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biomaterials curriculum, the founda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iomaterials professionals in the special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we established the suitable basic knowledge system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introduce the enlightening teaching mode and the appropriate assess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Biomed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exploration;Biomaterials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