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工科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基于《电路原理》课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422 发布:(天津市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重点
工科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基于《电路原理》课程
韩瑜,路光达,王超,郭庭航,刘丽英
(天津市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
 
[  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全方面人才,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以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原理》为实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深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入对学生培养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工科类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电路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基于《电路原理》课程”(XJDY20190212)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机器人专业方向师资能力培训”(201901040031)
[作者简介] 韩瑜,1988.5,女,汉族,湖南凤凰,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路光达,1978.12,男,汉族,河北保定, 博士后,副教授, 研究方向:智能控制,职业教育;王超,1993.1,女,汉族,山东青岛, 硕士研究生,助理政工师, 研究方向:应用心理。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融入,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工科院校在当今高校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如今,各高校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充分有效应用对思政教学资源;部分师生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带有局限性,积累也不够;高校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相对滞后。
为了培养全方面人才,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以《电路原理》为实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深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入对学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工科类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一、深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电路原理》作为工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既是进入专业领域的基础铺垫,也是未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育起点。
《电路原理》等工科类背景课程与思政教育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但实际上两部分教育在政治方向、育人目标、文化认同上是一致的。《电路原理》等工科类背景课程与思政教育一文一理,双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教学过程着重于培养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而育人过程着重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国家情怀、社会责任、道德情操、文化自信等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政治担当、坚毅品格,对培育“工匠”精神,推进全方面育人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课程思政的引入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影响
课程思政效果能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通过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时事前沿分析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分析研究课程思政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后,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虽然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各高校开展,大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或类似课程,具备一定的相关平台支撑与工作基础,大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和参与度,特别是针对以《电路原理》为例的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了解和参与程度还不高。通过这类课程思政建设,大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爱国主义、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这类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在加深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新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三、基于《电路原理》的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探索
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电路原理》的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还见路径进行研究探索:
1.创新宣传普及方法及素材,扩宽宣传渠道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当前形势政策,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和普及方法。整合各种案例素材,引导出此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采用政策宣讲、平台支撑、课堂融入、导师引导、网络宣传等多种渠道,加深大学生对此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了解,唤起他们真正的学习和提升需求。
2.加强政策支撑、师资建设及课程建设
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及支撑,搭建可靠的支撑平台。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间的互通,加强课程思政师资培养。鼓励开设类似课程,加强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内容的建设与改革。凝练特色,结合学校特色,培育创新型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3.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创新教学方法
(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细数历史长河,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通过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时事前沿分析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教学目标,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并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及课程与生活工作间的联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工匠精神
增加实践环节,加强素质拓展,以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丰富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形式。结合创新创业竞赛及大创项目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提倡工匠精神,规范标准纪律。养成良好职业素质和专业精神。
(3)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灌输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改革考核方式及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加入爱国主义、时事政治、职业素养相关知识点考查。注重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以引导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发展为目标及衡量标准,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发展。
4. 完善教师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
加强对引入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能力,引导教师潜心从教、热心育人。进一步完善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标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增大激励力度,激发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解光勇,全沛.基于《微电子学概论》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高教论坛,2020(02):39-42.
[2] 丁冲,杨文荣.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06):70-72+96.
[3] 周素华,魏英,王一群,等.电类基础课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1-44.
[4] 吴婷,吴鹏飞,柯熙政.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7):45-46.
[5] 胡山,陈志亮,韩瑜.启发式实验教学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252-253.
[6] 秦转萍,路光达,任淑艳,等.《康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128-129.
Exploration on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Circuit Principles” as an Example
HAN Yu, LU Guang-da, WANG Chao, GUO Ting-hang, LIU Li-ying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Sensing &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ianjin;
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ll-around talents, taking the course of “Circuit Principle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urses.
Key words:Circuit Principles ;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teaching method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