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冲突话语的语言表征及其人际语用效应探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403 发布: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冲突话语的语言表征及其人际语用效应探讨 
柔萨尔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甘南747000,
[摘  要]汉语是我国特有的语言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文学,随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历经了多次的变革、扩容、精简、更替后才形成了我国现代的汉语的基础。在现代语言应用体系中,冲突话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为,对于构建现代沟通交流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冲突话语;语言表征;人机语用;效应 ;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简介]柔萨尔,(1985-8),女,藏族,甘肃省天祝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
 
    语言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包括交流、沟通、文化继承等诸多功能,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语言的功能被无限的放大和扩充,使得我们汉语言更加具有象征性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汉语言文学的变革与创新,这种变化既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机遇,也带来了相应的变革挑战,增加了人们对于传统语言文学与现代语言文化的思考,在冲突话语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两者之间的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学术属性有很多共通点,注重其研究对我国未来文化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影响[1]
一、冲突话语的相关概述
    “冲突话语”顾名思义,就是依托于互相冲突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具有时代背景的语言传播载体特征,相较于传统语言形式更加高效。冲突话语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形式更为简洁,它所传递的情感更加复杂、多变,其构成形式也具有个性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和科技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冲突话语当中,所以冲突话语中经常夹杂着英文、动图、符号等,使得我们的语言形式更加多样化,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语言的认知结构。在现代人际沟通中,要求冲突话语内容更加丰富、信息传递更加精准和及时,因此一些比较精炼的词语就此产生了,也这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2]
二、冲突话语对于人际语用沟通的影响
    冲突话语起源于民间,是智慧结晶,但是冲突话语必须依靠人们对于汉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也更利于广大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传统汉语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充分展现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同时也说明汉语言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在群众中自我更新,并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继承和发扬作用。首先,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在老百姓的使用中完成“通用化”,也正是这种创造与更新的过程才形成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我们可以将冲突话语的发展看成是汉语言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启动与变革[3]。其次,冲突话语更加简洁,经常是一个表情、一个符号、一个短语就能概括出很复杂的心情,胜过了繁冗的传统语言含义,这样的转变让汉语更加精炼,语言的发展就是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简练的表达,这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关键所在。最后,冲突话语更加倾向于娱乐化,它经常带有调侃或戏谑的含义,充满了群众的生活哲理,也摆脱了冲突话语的刻板印象,不仅增加了我们使用的趣味性,还有助于语言的普及与发展。冲突话语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负面影响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正面作用。由于冲突话语的简洁性,让人们养成了一种缩短表达方式的习惯,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符号就表达出来的意思,人们就懒得使用一句话,久而久之造成了汉语言文学的叙事能力“退化”,汉语言文学包括很多形式,譬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过于频繁的使用冲突话语会让这些传统汉语言表达形式渐渐失去原有的“色彩”和“魅力”,也无法造就出一下代精品文学的产生[4]
三、新时代冲突话语人际语用发展的方向
(一)适应互联网发展,促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我国冲突话语发展的非常迅猛,不仅是由于科技带来的社会变化,也要得益于我国传统汉语的丰富表达特性。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媒体行业也逐渐丰富起来,自媒体就是现如今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达,冲突话语也随着这样情况的发生而不断被传播。我们需要重视冲突话语的多元化表达能力,将其更多的运用在文化产业当中,并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事件不断创新,扩大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5]
随着网络的发展,它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也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简单。由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也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和理念,利用网络更多的传播我国优质的汉语言文学,让汉语言文学在人际交流中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让更多的汉语言爱好者了解我们的文化。
(二)适应人际语用趋势,多渠道发展冲突话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民间团体也在蓬勃发展,特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团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使其管理运作、活动效能不断提升,也成为了人际语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团体本身具有自愿性、公众性的基本特点,也是个人选择爱好的群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组织进行内容宣讲、道德建设、并结合社团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开展相关的媒介教育课堂,以多角度、多渠道、多方案的教育模式对其成员进行有效引导,提高成员对新媒介的使用效能,发挥社团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实现社会团体的服务于教化功能。
    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对其人际语用教育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将教育“一概而论”,而是要讲究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阶梯化模式。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冲突话语教育包含四大方面内容,第一媒介基础知识的认知与使用,第二对于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与辨别,第三如何运用媒介知识进行讯息的传播、第四利用冲突话语的功能提升自我价值。这四个方面其实就只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个体只有具备了基础性知识框架才能更好的完成个人素养提升。其次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分层教育。在规划阶梯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年龄、背景、经历、教育程度进行划分,有针对性的从认知层面进行冲突话语教育设计,培养公众的语言运用习惯,维护好社会的文化秩序。
(三)人际语用对象公民化,发挥冲突话语效应
    随着社会的民众地位升高以及科技的普及化,冲突话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际活动的活动,而是大众群体都可以行使的权利和技术。近些年我国网络越来越普及,在以往的人际语用教育中还大多数将目光集中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上,但是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升高,我国的网民已经不再局限于青年群体,低年龄网民和高年龄网民都有着较高的数量群体,信息技术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了媒介中的一份子,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个独立的新媒介传播者。
人际语用效应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现代化文明程度,我们需要站在高瞻远瞩的角度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以倡导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以宏观的角度进行思想能教育,以此促进民众的媒介素养。但是人际沟通教育要根据我国国情和不同区域具体分析,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以此保障教育的方向性,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督导媒介教育工作的建设与实施,注重政策的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冲突话语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产物,也体现了人际语用沟通的智慧,汉语言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阻碍语言文化的拓展与融合,而是要更好的借助冲突话语的特点,帮助汉语言文学不断扩充其表现形式,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到冲突话语的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辉,陈芳.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亲子冲突性话语:语用特征和语用机制[J].外国语言文学,2019,36(3):262-274.
[2]阮礼斌,刘争辉.顺应-关联视角下冲突话语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91-96.
[3]张结根.理性视角下的冲突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2019,42(1):25-36.
[4]阮礼斌.冲突话语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6):110-113.
[5]吉锡媛.冲突话语中缓和策略使用的人际语用理据[J].当代外语研究,2015(7):30-34.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of Conflict Discourse and Its Interpersonal Pragmatic Effect
 
rousaer
 Gansu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747000,
 
Abstract: Chinese is a unique language form in China, forming its own uniqu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 it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expansion, streamlining and replacement before forming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Chinese in China. In the modern language application system, conflict discours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words: conflict discourse;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human-computer language; effect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