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权玲,宋小勇,杨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 河南·郑州450045)
[摘 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量大、抽象概念多、难理解等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对本课程教学上的一些改革方案,对以后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工及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权玲,(1982-) ,女,汉族, 陕西省西安市,博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职称职务:中级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自动化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电工电子技术;宋小勇,(1979-), 男,汉族, 河南省,博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 职称职务:高级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自动化过程控制、核工程;杨阳, (1982-) ,女, 汉族,河南省周口市,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职称职务:中级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我校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针对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1,2]。通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3]。本课程在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2. 课程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校每年约有7个专业,八百多名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因此这是一门影响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涵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其中电工技术部分包含电路参数、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等内容;电子技术部分包含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
[4,5]。
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认为这门课程不好学的现象。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比较抽象难懂。2、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高数”、“大学物理”等课程掌握度要求比较高。3、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4、教学方法落后,教材不及时更新。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3、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1)更新教材,选用清晰易懂与实际更为贴切的教材
目前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中存在一些印刷错误、编写错误、个别知识点的条理性不清晰以及与实际结合的内容较少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对目前各高校这门课已使用的各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吸取一些内容编排好的经典教材的优点,邀请几名教学经验丰富,思想开阔的老师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重新编写一本经典教材。
(2)划分课程体系,研究总结各类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本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的专业多,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却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这样将会导致同一个知识点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不大,而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的还不够深入。因此,我们课题组将课程内容分为4个基本模块:即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上将会有所不同。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带着问题来听课的习惯。
经调研,目前我校许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布置作业,一些学生甚至连课后复习的习惯都没有。由于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上课时往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不高,一旦遇到前后知识联系不上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放弃听课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方案:在教师开始讲课前给学生预留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快速阅读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标出或记录下来。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课本的这段时间内将本节课中需要板书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首先提问几个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可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至少也可以在脑子里对该问题有一定的印象,从而在后续的听课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听课。
(2)改革教学方式,采用教材+板书+多媒体的授课方式。
采用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授课方式在讲解理论推导、例题以及分析简单的电路时非常的简便,但在讲解复杂电路、设备的动态运行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往往要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来画图,或难以在黑板上形象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只是知道课本上介绍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而对这些器件、设备的实际外形以及在实际的生产中如何应用都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将借助于多媒体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更利于理解,例如:在PPT中多加入一些实际的元器件图片,设备实际运行的动画,以及通过播放视频介绍一些课本中的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等,加深学生对一些器件、设备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也可以增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让学生参与到讲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扮演着被动听课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感,没有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很难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这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改研究中,我们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的讲课,即提前给出2~3个较难的知识点让所有学生好好准备,在下次课的授课过程中留出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抽查至少三个学生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点。通过这种形式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4. 结语
本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提出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将会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然而《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紧贴教学大纲和不同学科的发展要求,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佩敏,郎素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C]. 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9(10)148-150.
[2] 黄双根,吴燕,周华茂,马文烈. “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84-186,214.
[3] 秦曾煌.电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叶挺秀,张伯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 曾建唐,戴波,蓝波等.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Quan Ling, Song Xiaoyong, Yang Yang
(Henan Zhengzhou 450045,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bstract :"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non-electrical major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arge amount of content, abstract concept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schemes o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later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