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生基于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模式探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43 发布:上海健康医学院
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生基于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模式探究与实践
蔡 明,陈千红,杨若愚   
(上海健康医学院 康复学院,上海,201318)
[  ]结合我校的教学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提出基于兴趣小组课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策略,构建了“兴趣导向—专业引导—实践探究—创新应用”新型课外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在保持连贯性的同时还能发掘和提高其专业兴趣方面的各种能力,提高康复专业素养,有效地深化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兴趣小组;康复治疗学专业;课外学习模式;探究实践;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该文系2018-2019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ZZJKYX18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蔡明(1986-) ,男,山东日照人,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行为障碍康复。陈千红(198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运动健康与促进;杨若愚(1980-),男,江苏扬州人,博士(通讯作者),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康复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对专业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结合我校的教学现状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我们构建了“兴趣导向—专业引导—实践探究—创新应用”新型课外学习模式,即以专业基础为前提,以兴趣为抓手进行专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兴趣活动中启发创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例,对此课外学习模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临床紧密结合,课程要理实融合并突出实践教学,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较强的应用创新意识。现在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外请医院里的康复治疗师来承担,但很多治疗师缺少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时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授,不仅对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而且很少能结合当前发展和前沿动态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拓展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和专业思想的引领,对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根据兴趣对专业问题深入探究学习、对专业科研素养的培养等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专业学习的获得感不佳,这势必会降低其后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阻碍了专业技能的提高。
2.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课外学习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自进入大学以来,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自主学习与自学能力”、“与他人合作、人际交往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自我挑战、勇气与毅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在入校初期最高,对专业和大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这是对新鲜事物、新生活模式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第一个学期后,学生对大学的各种学习、生活已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很多学生最初的热情会逐渐消减,发现自己对本专业并非十分了解和非常感兴趣。由于康复治疗教学不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康复学等较难的课程,而且要求学生要能综合应用所学过的临床知识、康复评定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各种临床康复问题,需要在实训室对各种治疗技术进行反复的练习,这种枯燥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排斥行为,课堂学习变得不再积极主动,再加上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偏弱,不能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课外时间。
调查发现,也有不少学生在课后能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复习、预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小组讨论。但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时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热情难以持续,未能形成习惯性、规律性、协作性的学习,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和进行有深度、有价值的专业性探索。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外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3. 构建实施“兴趣导向—专业引导—实践探究—创新应用”新型课外学习模式
3.1 专业兴趣小组构建和实施方法
(1)兴趣小组成员的选拔和淘汰方法
在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成立神经康复小组、心肺康复小组和肌肉骨骼康复小组等3个兴趣小组,每组8-10人。向全体学生宣传介绍各小组的基本情况、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学生依各自兴趣自愿报名并填写申请书。每学期结束后将从学业成绩、参加兴趣小组以来的综合表现进行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制。
(2)兴趣小组的运行方法
首先建立专业教师指导制度:① 在康复学院内从神经康复、心肺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三个教学团队里各挑选出一名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厚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要求指导老师能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并实时监督、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专业探讨。② 要求指导老师定期向小组推送代表性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文献等,并经常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向学生介绍专业基础、发展动态及就业分析,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了解、对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信心,扩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视野。③ 指导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科研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设计相应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创造性的学习,将所学用于实践,培养缜密的科研思维和严谨的行为规范,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④ 三位指导老师要定期共同召开小组总结分享讨论会,让不同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就各自的任务进行汇报讨论,一是可以让小组间互相了解学习、经验共享,二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你争我赶的良性学习氛围,三是在不同的问题讨论中可以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学术上的共鸣。⑤ 指导教师要多为学生争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会议的机会,指导学生尝试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促进学生健康、快速成长。
其次实行组长负责制:各小组每个月设轮值组长1名,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协商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案,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任务分解,每个人都要承担一部分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互相监督、督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活动后组长收集整理组内各种学习反馈资料,在指导老师和小组之间发挥好桥梁作用。每位成员都有做轮值组长的机会,身为组长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和压力,如何协调组员的分工以顺畅高效的完成任务是对组长领导力很好的考验和锻炼。组员要求准时参加每次的小组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并填写《自我评价记录》,在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讨论后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小组内部评价记录》、《小组间互评记录》,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发现优点和不足,利于全面的认识自我。
3.2 兴趣小组的活动设计
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度,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① 结合学校老年康复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以老年康复为载体先让学生阅读基础性的专业文献,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就某一方面尝试着写一篇文献综述,对所学知识做一归纳总结。② 让各小组分类整理上述疾病康复临床常用的评估量表,并归纳出量表的使用方法。③ 让学生亲自体验用于评定心肺功能的12min、6min步行实验,由心肺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带领其他两组成员共同进行,学会使用手腕式血压计和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由组长负责收集组员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④ 邀请专家开展“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康复中的应用”、“老年人的体能训练”、“老年运动康复研究新进展”、“基础研究在康复发展中的重要性”、“间歇性低氧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等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康复治疗的前沿动态,更新、扩充知识库。⑤ 开放实训室和老年康复实验室,让学生学习多种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病例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其实践技能。⑥ 带领学生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调研社区老年康复发展现状,将所学的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制定提升计划。⑦ 让学生自主设定日常学习方案、课题设计方案,开展小组讨论、协作式学习模式,做好各种学习记录。
3.3 构建专业兴趣小组新型课外学习模式的原理和作用
专业兴趣小组设计原则主要有5个方面[2]: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②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③ 兴趣小组的组成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④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⑤ 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兴趣小组的学习效果。此课外学习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学生主动参与和接受反馈,能整合本学科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教师指导将教学和评估融为一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3]
专业兴趣小组的建立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兴趣、好奇心的驱使能强烈地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在新型课外学习模式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巩固专业技能并熟练的进行实践应用作为根本出发点[4]。通过兴趣小组的培养和训练最终实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有目的性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的。学生能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学会自主与协作探究,在明确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驱动下,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对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拥有更清晰的认识。
4. 小结
教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整个教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将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强化兴趣、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学以致用为出发点,组建专业兴趣小组作为课外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具有良好可行性的实践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17.
[2] 梁宇恩,张宪乐. 课外兴趣小组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0:210-211.
[3] 郑谦,汪伟忠,赵伟峰,胡月英.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高教探索,2016,12:36-40.
[4] 俞佳君. 以学习为中心:高校教学评价的新范式[J]. 高教探索, 2016,11:11-20.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model on the base of interest group to th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I Ming, CHEN Qian-hong, YANG Ruo-yu*
(College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318, China)
Abstract: The case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students. W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nterest groups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ode, and build the new learning mode of “interest oriented-professional guidance-practic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make full use of spare time to consolid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eepen professional practice exploration,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explore their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interest group;rehabilitation therapy;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od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