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15 发布: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

罗华丽, 曾志华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意义、教育教学案例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本科生《刺法灸法学》专业知识教学中,以期达到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本科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刺法灸法学; 案例;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育改革与研究专项(zyyjy201931)
作者简介:罗华丽(1976-),女(汉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Sche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aw
 
Lo Wah-li 1 Tsang Chi-wah 1*
 
(1.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to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aw'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undergraduate talents with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Keywords: course thought politics; acupuncture law; case study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新重点。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非思政课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2]
1 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处于“鸡犬不相闻”的相互隔绝状态。专业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教师则普遍默认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任务。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3]”,所以将课程思政体现在专业课程里极有意义。而课堂就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4]
2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我院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以《刺法灸法学》为例,积极探索,贯彻执行“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指导思想,将思政内容贯穿在专业教学中。
《刺法灸法学》是在第5学期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一共40理论学时,涵盖整个针刺进针、行针、补泻手法、留针和出针的全过程,并要学习古代医籍论刺法、灸法、拔罐、刮痧和电针、穴位注射、耳针等特殊针法,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理论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我院教学团队经多次集体备课,选取了三个思政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2.1 典型案例
2.1.1大医精诚——唐代医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在他的著作《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的代表人物之一。
案例意义:第一,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从绪论开始将医德的强调放在第一位。在讲述针刺手法时,强调“换位思考”,勤学苦练,细心揣摩手法,以减轻患者痛苦。课程中穿插临床病例时,时时强调传统医学中对医德的描述“德不近佛不为医”,“神仙手眼,菩萨心肠”,作为医生,绝对不能将经济效益作为最高目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努力提高医技,服务更多患者,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例如讲解孙思邈出诊时,要求医家不能打量患者的家居布置,不能评价患者贫富,以免给患者造成压力,更不能区别对待。第二,孙思邈非常勤奋,注重创新,他提倡“针药并用”。深刻体现了“精诚”二字。在这部分教学中,结合西方医学特鲁多铭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提点学生医学技术不可能治愈一切疾病,作为医生,在刻苦学习、提高医技的同时,要牢记并身体力行“你若托付,我不辜负”的医学人文思想,敬畏职业,敬畏生命。临床上来自于医生的安慰和鼓励,往往比治疗或者治愈更让患者感觉信任和温暖。
案例反思:对孙思邈的职业精神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畏难情绪;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精湛的技术是“术”,而高尚的医德是“道”。
2.1.2勤学不辍——明代医家杨继洲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他一生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针灸精通,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
早年就曾编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之后博览群书,搜集针灸学术精华,一并汇集在《针灸大成》中。《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代以来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被认为是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针灸专著之一。此书被刊行以后,至今已有五十种左右的版本,并有多种译本。《针灸大成》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针灸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后市学子大多将《针灸大成》作为学习针灸最重要的参考书,标志着该书的学术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案例意义:杨继洲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繁忙的临床工作间隙勤于思考总结,著书立说,给后世学子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案例反思:一勤天下无难事。医学的学习时间长,内容多,辛苦而且枯燥。如无勤奋钻研的态度,孜孜不倦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学习杨继洲的勤奋,也是对学生最好的启迪。
2.1.3开拓创新——宋代医家王惟一      
王惟一其主要成就一是考定《明堂针灸图》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图经》于石,使经穴理论规范化,这也是王惟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
案例意义:王惟一长于针灸教学,实践出真知,善于思考,他设计制造的针灸铜人在针灸教学上至今都有巨大的价值。这部分内容在《刺法灸法学》“概论”和“历代医家论刺法”中讲述。
案例反思:根据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兼收并蓄的专业思想,脱离传统中医对自己经验的保守的巢臼,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2 多元评价体系探索
长期以来,专业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卷面笔试和操作考试,唯专业是论,就专业论专业,评价标准单一,未能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中也提出丰富评价体系,用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效果。结合课程特点,我们提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5]方案,即教师给出病案题,让学生自由组队分组汇报该病案的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治则治法(方剂和针灸处方)以及方义分析等,然后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除了提升专业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汇报病案的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形成性评价作为平时成绩体现在课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可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燕华. 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5):55-59.
[2]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王海威, 王伯承.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No.581(14):33-35.
[4]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1):33-36.
[5]Hershey, S.Bell,MD(著), 李井泉(译). 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4):285-285.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