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以矿业工程学科为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224 发布: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以矿业工程学科为例

聂轶苗,王玲,刘淑贤,张晋霞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矿业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以“矿物材料学”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两门研究生课程为例,提出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了“科研-实践-创新”三角互助为主线的有效培养模式。
关键词:矿业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三角模式,教育教学论坛

Exploration on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ster Students

——Mining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s an Example

Nie Yimiao, Wang Ling, Liu Shuxian, Zhang Jinxia
(He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Mining Exploitation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Abstract: Taking “miner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s examples, an effective way of enhancing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during the learning of the courses was presented, and an effective triangle mutual aid cultivation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practice-innov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problem of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ster students from mining university.
Keywords: Master students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riangle model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人才和力量的初级后备军,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不仅影响到高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研究能力。另一方面,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矿业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因此提高我国矿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国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其中矿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原动力。

1.矿业类高校硕士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以及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迅猛发展,矿业类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紧跟时代脉搏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1)教育观念比较传统,不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导致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方式无明显变化,只是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改变;(2)注重知识与技能,缺乏实践和创新,相对于数理等专业,矿业类专业是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或者试验的类型,所以,有人会错误地认为会做实验能分析数据做出来结果了就行,实际上不少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只是在重复工作而已;(3)针对性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很好地把握二者的侧重点;二是对于学生的教育一体化,没有能很好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或特色进行有效的指导;(4)教师资源方面,“近亲繁殖”严重,这是由于全国矿业类学校有限导致的,视野范围小;(5)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因为矿业类就业面相对比较窄或者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使得有些硕士研究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学风浮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如硕士研究生的管理问题等等。
以上问题中,有些比较容易解决或者执行,如教师资源弊端,可以从教师培训、引进交叉学科教师等入手;对于学生方面的问题,可以由导师耐心细致地引入课题;学硕与专硕差异性引导可缓解针对性比较差的问题;对于缺乏实践和创新,则应该引起重视。一来,国内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均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课题,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都有资源可以让研究生参与进来;二是,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总体来讲,不算很差,像矿业类矿物加工专业,半年的时间内,即使本科不是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能学会大体的试验操作与简单的数据分析,而此时,也是很多老师开始“放松警惕”,以为可以放手,恰恰相反,如果在此时,选择任学生行,那么只能培养出一个会做实验的实验员,而不少学生对试验内容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渡过这个阶段。因此,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查阅与学习,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2.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下面以两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举例,以期分析如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深入研究得到有效的途径或办法。
一门课是矿业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矿物材料学”。该门课程在教学改革之前,由三位教授级老师讲授,内容涵盖广泛,从常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到新型的纳米材料、环境型材料,直至比较新颖的石墨烯材料,授课方式主要为老师讲授学生参与部分内容的讲授与讨论,经过与几届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三位老师们讨论和分析,总体感觉,老师和学生们都很积极投入,但效果一般,课后很多内容的印象不深刻,面广不深,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学生被迫性地查阅资料,主动性比较差,因此提出将此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的授课内容进行缩减,先从大的方面介绍矿物材料,然后分举一种典型材料,剩余的时间由学生主导老师指导的方式进行试验部分,结合老师的课题,进行小部分内容的实践,当然在试验之前,由老师先介绍课题的大背景,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试验内容在整个课题中的位置,然后指导学生们开始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备选出试验方案后,由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分析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开始试验。
第一次课程改革中,以烧结试验作试点,几个学生一组,每个学生的分工明确,试验所用主要设备是马弗炉,考虑的因素是升温速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还有原料配料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学生查阅资料的主动性提高了,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的积极性也起来了,对试验样品的分析,涉及到测试方法和手段,在老师的稍稍引导下,都会主动去找,并开始了对比和思考,在数据分析和试验设计中,还有正交试验的内容需要讲述和应用,对数据的分析,除了结合试验之外,还需要用Origin和Jade软件,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同学们却没有感觉到压力,感到很充实。
目前,此门课程只是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由于课程时间的关系(其实很多课余时间也都被利用了起来,如查资料、升温马弗炉等),对于实验报告的编写指导不是很足,这是唯一的缺憾,希望后序改革中能够得以弥补。
另一门课程是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这门课程由一位教授级老师讲授,课程在“矿物材料学”的下半学期,正好可以延续上一学期的教学改革进行。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等特点,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实际着重介绍复合矿资源特点、选别、分离提取的基本工艺原理及工艺方法,举例若干典型资源系统讲解复合铁矿、复杂有色金属矿和其它复合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了实践环节,在与河钢集团矿业公司联合申报的矿业工程学科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除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实践的硬件设施,还有专门配备的企业导师队伍,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实践活动。

3.“科研-实践-创新”三角互助模式

上述教学改革只是两个教改项目的一部分内容,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调整,学生们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了很大提高,查阅资料,分析整理的能力增强,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课程的作业完成情况就可以看出。对其进行总结,课题组的参与者提出“科研-实践-创新”三角互助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所谓三角互助是指三者之间相互帮助,相辅相成,在教学环节和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科研项目和实践教育的加入,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课题,都有既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研究时,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在此基础上,随着项目进行,还“督促”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是建立在科研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不会凭空产生,因此,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增强,有力地保障了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4 结束语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不是某一方面或环节的提高就可以的,它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结果,除了上述的教学改革内容外,还有更多方面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矿业事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我国矿业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志锋,许婷婷,吴翟。阻碍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原因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7,248-249.
[2]王俊淇。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5-87,121.
 
资助项目: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物材料学》科研型教学模式探索”(编号:K1709);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矿业工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索”(编号:J1902);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编号:SFK201807)。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