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92 发布:阿坝师范学院
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
李 娟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汶川 623002)
摘要:儿童学习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不理解或者对于学习有一定障碍的儿童,现如今大部分儿童都会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并不是学习智商不够而是因为家庭或自身或学校等负面原因导致了儿童对学习有一定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调查对象和观察方法、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及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总结归纳出了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具体效果,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字:儿童学习障碍;认知和感觉;综合训练;效果观察 教育教学论坛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with cognitive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effect observation
Li Juan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Wenchuan Sichuan
Abstract: children learning disability refers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don't understand or for children learning have certain obstacles, now most of the children will have a learning disability. Children learning disability is not school of IQ but because the family itself or negative reasons to cause the children to learn to have certain obstacl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gnitive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and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sorting, sums up out of the children's learning disabilities us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of specific cognitive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personnel or adopted.
Key words: children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gnition and feel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Results observation
前言:
学习障碍是现如今大部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而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因素却有很多,并不是一种原因就会导致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最显著的表现特征就是对学习始终提不起应有的兴趣,或者是无论多么努力的学习,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甚至还会出现成绩下降现象。若家长、教师没有能够从他们的这些学习现象中认识到他们有这方面的困难。
一、调查对象和观察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一般定在6到12岁之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学习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成熟的学习观,所以将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定位调查对象是最为合理的。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儿童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还有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儿童对于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障碍,这也就间接说明了我国儿童学习障碍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相关部门和家长对于此类问题都十分关心,解决儿童学习障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1]。
(二)观察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侧面询问或者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进行统计和归纳资料,将儿童学习情况通过表格的形式描绘出来,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就不难发现儿童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儿童如果存在学习障碍,一般情况下的表现就是,对于学习始终提不起兴趣和热情,或者对于学习始终找不到要领,无论多么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去,甚至还会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发生,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儿童学习障碍问题重视起来。
(三)测评方法
具体的测评方法的内容有以下几种:①前庭失调方法。②体感失调。③过分防御触觉。④学习能力不足。如果测评结果有以上一种情况,那么儿童学习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多多观察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反应,那么就应该高度重视起来,通过侧面更加信心的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作出解决对策[2]。
(四)效果评定
教师和家长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现如今学习现状,再通过表格记录的方式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再通过评定标准进行对比,并且家长要与教师保持积极的联系,一边时常沟通儿童学习情况,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有所好转[3]。
(五)统计学处理
全部调查对象的评定结果出来之后,不能将放任其不管,而是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每一位调查对象的评定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使每一位儿童的情况能够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经过系统化的调整之后,再将原有的调查对象评定结果与最开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百分比的形式将儿童提升情况直观的呈现在家长和教师面前。
二、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特征
现如今大部分学校老师对于儿童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待,在老师的眼里只有两种学生: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老师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儿童一般都是谆谆善诱,与之互动进行沟通,而对于成绩差的儿童则是经常性严厉指责,与其冷眼相待,从不与其沟通或了解,这导致了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从此对老师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一直处于自卑状态[4]。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会过分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他们内心的冲突,胡乱猜疑;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在学习上往往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完成不好学习任务;同时情绪上表现为表面上逆来顺受,过分的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又缺乏应对的能力,往往会在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言行过激,难以自控。
(二)孤僻心理特征
由于老师的区别对待,一些儿童的自卑心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性格孤僻,不愿与过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常常是自己形单影只,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最需用伙伴的时候身边却一个朋友都没有,进而造成性格缺陷,最后被同学孤立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不会用合适的方式与人打招呼;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经常遭到排斥与欺负;只与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表现为自说自话;在遇到挫折或不愿从事某件事情时,常以大哭大闹来发泄;常规意识薄弱,经常我行我素,在课堂上不听讲或自己离座,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厌学心理特征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唯恐成绩下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儿童由于不懂的问题无人请教,也没有同学一起研究讨论,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在学校成绩一直不理想,最后导致恶性循坏自暴自弃。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很多难题得不到解答,进而严重影响自身学习进程,上课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问,最后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讨厌学校,讨厌上课等情况的发生[5]。
(四)叛逆心理特征
儿童时期虽然不能算是真正的青春期,但是也会有叛逆心理,由于在学校得不到老师重视,也没有可以在一起学习的同学,没有朋友,对于学习又力不从心,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利用叛逆行为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更有甚者还会逃课到校外认识校外无业人员来弥补自身没有朋友的遗憾,从而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孤单心理[6]。一些儿童会采取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成人的要求直接予以拒绝,一般还会出现生气等负面情绪;还有一些儿童会企图讲条件来迂回达到反抗成人的要求或者采取不予理睬、充耳不闻的消极回避来表达自己的叛逆心理。
三、儿童学习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具体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和家长早已经不能满足原有的教学方法,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给儿童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并且现如今大部分儿童在上完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后,还要被家长强迫着学习其他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学习上的压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适得其反,使学生发生学习障碍现象。学习障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水平始终达不到同年龄段的标准水平,甚至还会比同年段标准水平低很多,在学习方面也一直处于非常困难的局面,最终使儿童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够理想,这就是学习障碍的基本意义[7]。
其实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就是自身感觉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是语言、结构感官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采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儿童学习障碍这一问题。儿童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儿童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其能够最大程度上的矫正儿童感觉感官失调的现象,并且能通过儿童不同学习障碍的原因及时做出相应对策,通过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将能够彻底解决儿童感官失衡、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和叛逆心理,使儿童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将所有感官都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儿童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8]。
儿童身心发育的速度虽然存在阶段性,但发展的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个体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在学习领域已经超过个别差异而出现延后的现象,就应该早期干预,缩小与一般群体的差距,而认知与感觉统合训练能更加稳妥地使儿童朝着健康合理的常态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都存在着学习障碍的现象,这与现如今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关系。所以如果想儿童将学习障碍问题彻底解决,就必须采用认知和感觉训练统合训练,在不强迫学生,不给儿童施加过多压力的情况之下,改善儿童学习障碍现象,使儿童对于学习不再一直处于恐惧心理,而是能够随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儿童的学习成绩。 教育教学论坛 www.jyjxlt.com
参考文献:
[1]余韶卫.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08(36):1206-1207.
[2]刘照佩.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黄紫红,陈志玮,刘楚芹,苏云,卢凤群.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4(32):153-154.
[4]丁芳玉.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王晨虎.ADHD患儿伴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分析及感觉统合训练疗效观察[D].南京:东南大学,2015.
[6]陈翠.神经性统整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之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7]李静.早期运动干预对改善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福建:集美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李娟(1982—),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价值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立项时间:2014年1月;项目编号:14SB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