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中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理疗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72 发布: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中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理疗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张程程   林亚平   彭 艳#   谭静    李跃兵   谭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长沙 410208)
【摘要】 运动康复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体育与医学交叉学科,是社会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发展的产物,主要致力于对运动损伤疾病的康复治疗,目前不仅在体育院校开设此专业,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也积极参与到此潮流中,本文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理疗学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为其他中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如何将中医特色生机的融入理疗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院校   运动康复   理疗学   教学策略   教育教学论坛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sical Therapy course for Sports Rehabilitation Special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Chengcheng Lin Yaping Peng Yan # Tan Jing Li Yuebing Tan Jie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disciplin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key words] Teaching Strategies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hysi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以及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运动康复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院校相继开设,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高度交叉学科[1],其中体育与医学交叉,康复治疗与理疗学交叉,专业旨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医学教育,主要针对常见多发的运动相关损伤疾病进行高效专业的预防、保健、治疗与康复。
1.理疗课程简介
理疗学又称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理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的必修课程,我校应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规划教材,包括电疗法、光疗法、超声疗法、磁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32学时,实践课16学时。
2.具体结合方法
2.1 将中医的经脉穴位融入相关理疗学章节
在理疗学中,物理因子大部分是直接通过人体皮肤而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生物信号导致神经体液发生一系列变化,而经络则分布在体表,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研究发现:经脉穴位部位具有丰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支或神经干,与非穴区相比,穴区不同层次内包含的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束和神经丛等神经组织要丰富的多。不仅如此,穴区的血管密度、结缔组织、肌肉等均比非穴区丰富,接受物理因子的刺激后,比较容易将刺激通过经络传递给脏腑,小刺激引起大反应。
在电疗法中,选择经脉穴位处加以刺激,穴区与非穴区相比,具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和血管,电阻低,是电刺激的良导点,而经络是由很多良导点组合而成的良导络,于穴区进行电刺激,电流密度大,刺激强度高,治疗效果好。在光疗法中,因为穴区的角质层比较薄,光线更容易透过,所以无论是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或是激光,均可以通过穴位的照射达到比非穴位更强的效应。在磁疗法中,磁场疗法对穴位的作用效果尤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可以出现类似针刺穴位的感觉,即凉感、热感、麻感和冷风吹动感,穴位有电磁特性,穴位是人体电磁最活跃点,对穴位的磁场疗法可以达到调节经络平衡的作用。比如对于失眠的病人,可以将磁珠贴在太阳穴、安眠穴等穴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穴区部位更容易导入药物离子,深度更深,浓度更大。并且根据经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反应病症,诊断疾病和感受刺激,治疗疾病。选择穴位时,可以根据中医理论,循经取穴,也可以根据神经节段理论,选择与病灶处于同一神经节段的穴位,比如对于胃脘痛的患者,根据合治内腑,可以选择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也可以选择处于胃神经节段范围内的胃腧穴;在药物的选择上,中药单药提取液,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多,比如治疗神经衰弱的酸枣仁、五味子,改善血液循环的川芎、毛冬青,降低血压的钩藤、杜仲,抑菌抗感染的黄连素、黄柏,以及镇静镇痛的延胡索等等。
2.2 将中医五行理论融入音乐电疗法学
音乐电疗法是由磁带录音机、功率放大器及声频分配器三部分组成,录音磁带的音乐信号,经过放大,转换为电流,即为音乐电流。电流与音乐信号是完全同步的,随着音乐的节奏、强度、速度而变化,不易产生耐受,既有低频,又有中频,是一种多频率、多波形,不同力度的混合电流,音乐电疗,兼有音乐和电流两种因子的综合作用,具有镇痛、调节血压、改善脑循环、消炎、锻炼肌肉预防肌萎缩,促进受损神经支配的肢体恢复功能的作用。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频电疗法的音乐电疗法,可以引入中医的养生音乐,中医将五音角、徵、宫、商、羽分属于五行木、火、土、金、水,并通肝、心、脾、肺、肾五脏,以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黄帝内经》曰:“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在应用音乐电疗法治疗疾病时,应该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针对病症发生的脏腑结合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选择相应的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
五行音乐疗法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性强。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对于肝郁气滞、胆气不利等肝胆疾病可选择角调式曲目如《胡笳十八拍》。徵调式乐曲,有生机勃勃,欢快活泼的旋律,属“火”,通于“心”,具有补阳助心、通调血脉的作用;对于心气不足,可选用徵调式曲目,如《喜相逢》。宫调式乐曲[2],悠扬沉静、敦厚庄重,属“土”,主运化,通于“脾”,具有调和脾胃、平和气血的作用;故对于脾气虚弱,脾胃不和者,可选宫调式曲目,如《秋湖月夜》。商调式乐曲,曲风坚实,传达初秋清凉之感,属“金”,通于“肺”,具有调节呼吸功能,增强卫气,扶正固表,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对于忧伤肺所致肺气虚,肺失宣降的咳喘,可选商调式音乐,如《黄河大合唱》。羽调式乐曲[3],清润苍凉,有水之特性,属“水”,通于“肾”,具有藏精、调节全身津液代谢及纳气的功能;对于肾精亏虚导致的腰酸便频,及肾不纳气导致的呼吸气短,可选择羽调动式曲目,如《塞上曲》等。
2.3 将中医导引术融入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将人们平时意识不到的肌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体内功能变化,借助电子仪器,转变为可以意识到的视听信号,并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的功能,用于防病治病或康复训练的方法。此疗法是一种主动性和被动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单纯被动治疗方式不可比拟的作用。中医导引术[4]是以主动调节身心来保持身心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以及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基本操作是调息、调身、调心相结合,常见方法为气息的导引,例如嘱患者深吸气,沿任脉下行,自觉哪里不舒服,使气息就在哪里停留交换,并自觉有热感,后使气息继续下行至丹田,对于痛经患者,需要使气息停留在少腹,并且有微微发热的感觉,接着就开始呼气,气流沿着督脉上行,至命门、至阳分别停留片刻,对于颈椎病患者,可使气息停留在大椎,后从脑户上行至脑中,感觉神清气爽,上巅顶以后,再从前额到印堂,至鼻部将气息呼出,以此为一个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的目的。
生物反馈电刺激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手段。生物反馈电刺激是通过置于患者体表或插入体内的电极感受其肌力力、温度、心率、血压等各种生物信号的变化,在显示屏上形成可视的变化曲线,患者根据曲线有节律地主动调节生物信号;则在此过程中,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利用呼吸吐纳气息导引,使气息随着经络规律的起止,在治疗部位停留片刻,强化患者自主控制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理疗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很便利并且生机的结合相关中医内容,既能发挥传统中医的优势,又能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应用先进的现代科技设备,达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取得更为理想的康复疗效的方法。


 
[1] 秦金东, 石颖, 李向东. 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的探讨——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韶关学院学报. 2018. 39(02): 75-77.
[2] 刘雪松, 邵丹, 刘佳鸿. 宫调韵律操对气血两虚型乳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24): 57+61.
[3] 温碧琴. 音乐治疗在中国——以中国传统医学"五音疗法"理论为例. 音乐时空. 2016. (4): 64-65.
[4] 谢青云. 中医导引术在慢性病康复及亚健康保健方面的价值概述. 第五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首届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年会,译 . 32-34.
作者简介:张程程(1988-),女,博士,
#通讯作者:彭艳(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针灸治病机理的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 JG2018-296)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NO: 14B12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 JG2017-19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