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学籍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292 发布:常州大学
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学籍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杨慧芳、陈翠兰 
(常州大学  江苏  常州 213164 )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思潮凝练出了“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理念,为高校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不断以事物服务为立足点,强化过程约束,挖掘内在激励机制,实现以服务为基础,约束和激励联合制动的管理理念,转化服务模式。做好常规服务,履行管理职责,以学业警示预防学生学业风险,以激励为核心,不断强化优良的学风建设。在新的高校学籍管理理念下,确保学籍数据,聚焦学业风险,不断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 
关键词:OBE理念;以生为本;学籍管理 ;风险控制;教育教学论坛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dea of OBE
 
Yang Huifang, Chen Cuilan
 
(Ch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dea of "student-oriented" management of students' stat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congeal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OBE education concept, which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service of things as the foothold,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constraint, excavating the internal incentive mechanism, realizing the management idea of the service-based, restraint and incentive joint brak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service mode. Do the routine service, fulfill the management duty, take the academic warning to prevent the student's academic risk, take the encouragement as the cor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fine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concept of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ensure the data of students' status, focus on the academic risk,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tudent stat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OBE idea; student-oriented;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近几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断热化,其包含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OBE)、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三个理念对于高校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在理论上,OBE是一种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学生受教育之后获得的什么能力和以后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所有教育活动、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着实现这一预期的学习效果[1]。基于OBE理念,高校学籍管理应不断地革新现有的管理模式,继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教育部令第 41 号),也提出了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提倡“以生为本”作为革新高校学籍管理的理论基础[2]。学籍管理的功能,一是服务常规事务,二是聚焦学业安全,三是促进学风建设。
1 做细常态化事务服务聚焦学生学业风险控制,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41号令将入学审核、注册、课程考核、成绩记载、升降级、转学、转专业、毕业等合计 31条内容,均包含在了高校学籍管理中[3]。故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立足于事务服务,做细各项学籍管理工作例如严把入学注册关、保障学籍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逐渐建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1.1 为何要做到严把入学注册关 
学籍管理一线贯通学生整个学业生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需要做到细致入,这些均是保护学生切身权益、保障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严格抵制有违反国家规定招生情况、预防学生学业安全和构建优良校风校纪。为此,各高校都建立了院校两级学生资格审核工作机制。在学院层面,通过各审核环节,杜绝冒名顶替者入学;在学校层面,加强录取数据比对,加大复核的力度,重点排查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暂缓注册。坚持做到院校两级层层复查的工作机制,严格把控新生注册。   
1.2 如何加强过程管理实现约束功效
 在校生学籍异动可通过在学信网的学籍变动处理达到约束作用, 也是服务与制约联合制动的关键点。近年来,我校不断优化构建数字化学籍管理,学生学业预警监控也纳入了常规工作体系,对学生的学业安全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另一方面,针对学籍变动的类型进行区分,例如退学等实行了部门和学校领导面签制度,同意后方可注销;而对于休学、复学等常规学籍变动及时标注。
1.3 如何提高学籍数据质量 
学籍管理始终以精准学籍数据为根本目标,以毕业生数据准确无误为基本要求,定期地对全校范围的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校正和核对,使各项监管工作常规化。随着学校数字化学籍管理建设,实现了通过网站系统实时更新、查询学籍信息,从而确保学籍数据关口,为学生学信网学历电子注册打下夯实的基础,严防后续发生相关信息学历勘误现象。
1.4 如何严控学业风险 
在学籍管理过程中, 服务、制约和激励机制三者联合制动,为此,学籍管理者在确保完成事务性业务前提下,逐渐建立学业预警淘汰制度。按照传统的学业预警机制,一定程度上可解决部分学生的学业问题,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学生跟读,会造成学业压力大。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业预警淘汰的约束机制,例如建立诚信档案,不断探索、尝试,变革原有不合理的部分。 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和网站推广学籍文件知识,使学生不断充分了解和掌握学业预警机制,各种学籍异动的类型及办理途径。
2 挖掘在激励机制优化学风建设
2.1增加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学籍管理的对于学风建设的激励措施不多,多数是约束作用,自41号令规定突显“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按照规定增加大一大二学生转专业次数,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目前,我校为学生提供3次转专业机会,本着促进对优良学风建设的目的,使新生有学习目标,敦促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成绩达到转入学院要求,均有转专业机会。该政策形成优良学风起到重要督促作用。
2.2 构建数字化学籍管理工作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完善管理机制 
全面创新学籍管理工作机制,需要构建并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平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学籍数据的精准度。一、数字化学籍管理管理平台,更好、更快、更精准地为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和高校报表数据报表服务;二、不断拓展学籍管理平台的涵盖范围,打破部门壁垒,强化信息化融合,通过各部门的共同使用同一管理平台,提高参与度和沟通效率。
3 基于OBE理念引领,学籍管理凝练出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教育思潮
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注重知识能效的结果促进了各大高校的互动关系,在因为学籍管理的存在,加强了是高校教育资源互相融合,促进了各大高校的共同进步[5]。为做好“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一、对学籍管理员提出了应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础,充分展现工作人员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全面提高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例如培养一批熟练信息系统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管理复杂、繁重的学籍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更好的激励学籍管理人员严以律己,高标准地发挥“窗口”示范作用。二、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弹性考核制度,打破校内各专业壁垒,改革考试制度与学位授予条例等促进教育的合理化,更是充分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了民主精神,保障了以生为本的自主权,对于调动学生参与学籍管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搭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定期调研搜集学生信息,及时有效的将学生意见纳入到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中。一方面加强制度的修订,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宣传,是学生更好地了解规定制度,为制度的完善奠定有利的基础。只有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良好的贯彻,才能促进高校学籍管理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OBE)[J]. 中国高等育, 2014(17),7-10.
[2] 李春梅. 论高校学籍管理要以人为本[J]. 教育管理, 2016(28), 85.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 /OL].[2017-07-15].http: //www.moe. Gov. cn /srcsite /A02 /s5911 /moe _ 621 /201702 /t20170216_296385. html.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