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融合“工匠精神”的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以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为例
李 乾 , 张志义 , 袁 斌
(浙江科技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 为了适应“立德树人”的时代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尝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从通过转变教师重“术”轻“德”的教育观念、聚焦历史和行业热点和改进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最终挖掘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对应的思政融入点,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机械系统设计实验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科技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立项项目“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为例”(基金编号:2022-ksj2)。
[作者简介]:李乾(1988-),男,四川巴中人,硕士,浙江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早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贯通,形成协同效应[1];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工匠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进行融合成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我国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点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是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与品质,主要包含: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几个方面[2-3],也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4]。还有学者将“工匠精神”概括为对技艺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匠气”,对职业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匠心”和对产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的“匠魂”[5]。本文将“工匠精神”概括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协作”,并将“工匠精神”融入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0 融合“工匠精神”的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是为机械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综合实验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具备良好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够进行改造和革新一般生产机械系统等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学科知识的操作和应用,弱化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得该课程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强调“厚基础,高能力,会创新”,为了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有必要从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深挖“工匠精神”思政元素,将“工匠精神”与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进行深度融合,这样才能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地深化“三全育人”。
1 融合“工匠精神”的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
1.1 转变重“术”轻“德”的教育观念,落实德育目标,培养“大国工匠”
近现代以来,由于各自的性质、学科侧重点以及历史使命的不同,大学的文、理、工、商等学科一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课程被自然而然地划分到“工科”的阵营,一直以来履行着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使命。在当下以及历史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推动国家迈向现代化、进军国际化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受“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限制,社会各界包括高校师生都过份偏重此类学科的“术”,而相对忽视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导致本门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片面性。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性目的。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各门学科的德育目标,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协作”的“工匠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改革的各个方面,真正践行本学科的德育目标。
1.2 继往开来,聚焦历史和行业热点,塑造“大国工匠”
1.2.1 精心选材,故事引领,铸就“大国工匠”之魂
在塑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精心选材,引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看待问题的格局,还可以借助名人效应,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名人事迹上打动学生,逐步塑造他们的“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协作”的工匠精神。
自古以来,我国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工匠鼻祖——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宇文恺,汉朝末年的机械发明家马钧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倪志福、郝建秀、王选、王传福等,以及名扬中外的两弹一星之父的邓稼先和钱学森,他们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即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下,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们仍旧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定。郭剑英是一位从事金相工作41年的技术专家,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这些极富“工匠精神”的名人素材都是激励和引领莘莘学子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
1.2.2 关注热点,立足现实,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国工匠”
在高度智能化的当下,关注热点、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新时代对“大国工匠”的新要求,机械系统设计实验是运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原理与控制等课程的知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综合课程,在社会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该课程需要密切联系行业热点,尝试用所学知识来搭建模型解决热点问题。例如5G智能工厂是当前热点问题之一,是一种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工厂,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全程可视化、可控制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去查询相关资料,使用机械系统设计实验所采用的慧鱼教具的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和搭接组件来模拟5G智能工厂中某一部分装置,从而培养了学生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1.3 改进评价方法,在结果中体现“工匠精神”
传统的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评价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平时表现加实验报告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死板,容易造成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到毕业证。为了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实践活动或者实验报告+答辩成绩”,平时考核强调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阶段性考核和实践活动重点考查学生能否能够运用各种部件、传感器和摄像头搭建出较高自动化的设备,答辩中,学生制作PPT,汇报创新设计装置的情况(包括选题,方案设计,结构搭建和程序编写),教师进行提问并打分,以上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情况,比如,学生针对一个需要解决问题,设计了3种以上不同的方案并进行了优缺点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方案进行制作,那么这就体现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 融合“工匠精神”的机械系统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
依据本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目标要求、毕业要求和后续课程要求,研究确定出本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敬业、创新、精益、专注、协作”的工匠精神对思政融入点进行挖掘,最终各章节教学内容与对应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融入点
章节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程思政融入点 |
(一)慧鱼组件的基本构建方法 |
了解慧鱼的特点,熟悉各个基本构件,掌握常用的装配方法和连线制作步骤。
|
通过了解慧鱼组件的基本用法,让学生对慧鱼教具及其使用形成整体认知,装配过程中,注重细节,勤学苦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
(二)机械本体装配及其功能验证
|
通过机械模型的装配、调试与运行;熟悉机构的运动规律;掌握机构的结构特点及运用;掌握装配后各个部件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模型合理想象各种机电产品的结构;了解和分析各种驱动方式、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的具体运用及应用的合理性;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机械本体搭建并验证,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崇尚劳动的优良品质,团队合作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和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工匠精神”的培养赋能。 |
(三)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
|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较全面地掌握各类机械结构,机电一体化等基本知识,设计一个较优的机械系统传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设计能力。 |
学生借助“自学”、“实验”和“研讨”等方法对方案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大胆质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四)设计方案优化与完善
|
根据搭建的传动模型及运行程序,对模型进行整体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良好的解决措施。快速有效地解决存在地问题。 |
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高效地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
(五)机械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与制作 |
根据当年机械设计竞赛主题,设计解决方案,绘制流程图,编制控制程序,然后搭建出慧鱼模型。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机械设计比赛,在方案设计、优化与实践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升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
3 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最终使命,课程思政是践行和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机械系统设计实验课程为例,通过转变教师重“术”轻“德”的教育观念、聚焦历史和行业热点和改进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探索,最终挖掘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对应的思政融入点,将上述改革进行实施发现,学生学习具有更强的目标性,主动性更强,学生学习气氛活跃,同学之间合作更加紧密,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的人数增多,获奖的人数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学生考研人数也不断增加。实践也证明了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提升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选取更加贴切本门课程的思政案例,让学生能更好地从该案例中学习专业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路晓芳.大学生工匠精神及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21.
[3]段伟,牛婷婷.从“工匠精神”谈“中国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3(11):145-148.
[4] 张玉超,刘旭东,杨旭.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3,9(02):166-169.
[5] 吴岳军,孙晶.论工匠精神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3):29-32.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Integr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Li Qian, Zhang Zhiyi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31002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th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experimental course. By 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eachers emphasizing "technique" over "morality", focusing on historical and industry hotspots,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course is explor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raftsman spirit" are excavate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raftsman spirit;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