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08:47 点击: 211 发布: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

秋霞,张丽彩,王  君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摘  要]:《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课程,就其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与目标而言,非常适合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创新应用不足、过程性考核偏低、思政教育不深入等问题,以一线教师的视角,从课程“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怎样更好”六个方面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改革,挖掘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新文科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2020ZD07)。

[作者简介]:李秋霞(1981-),女,汉,山东聊城,硕士,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 Take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Li Qiuxia, Zhang Licai, Wang Ju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7)

Abstract: As a basic course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s very suitable for carrying out flexibl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terms of it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 low process assessment, and insu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as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from six aspects of curriculum "what is it, why to learn, what to learn, how to learn, how to learn and how to be be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nt-line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ourse,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Management principle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liberal arts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山东省教育厅于2022年5月下发《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并指出,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从2022 年秋季学期起,在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覆盖专业、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以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全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2]。根据上述文件通知精神,《管理学原理》课程开展了课改实践。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容

1.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科专业,物流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交叉的学科。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已有十多门专业核心(主干)课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于2021年4月获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试点,这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工科教育也应该培养领导者,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因此要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及实践中应该有更创新的想法,学会在系统的上层去思考问题,去做解决问题的架构。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综合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

3)完善全过程学业评价。要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课程学习成绩要有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组成,并且探索开放式 命题、创作型考试的“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推行全过程的学业评价,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

二、《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从课程性质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考核设计,并且课后反思,《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基本信息——“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开设时间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在专业课开始之前。课程32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学时,2学分。本门课程没有先修课程,但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项目管理等奠定基础,是物流工程专业各个方向都需要学习的基础课。

2.课程学习要求——为什么学?

根据2022年3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发布的《物流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3]中显示,企业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看重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潜能。如下图1所示:

 

1  企业对高校学生能力需求横向对比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新时期就业需求,学习管理学理论及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管理思维模式,提高领导、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3.课程内容及目标——学什么?

管理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无时无处不在,管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对于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部分和管理职能部分,其中职能部分又分篇讲述管理的各项职能。具体如下图2所示:

 

2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架构图

基于以上内容的学习,结合时代及专业发展需求,同时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目标:系统掌握管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管理职能的方法,分析解决基本的管理问题,具备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3)思政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对企业管理的价值;树立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4)创新创业目标: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创新,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实践[4]

4.课程教学设计——如何学?

4.1 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改革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总体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的桎梏,充分调动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地位。

2)知识传播方向上,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加强课堂互动与交流。

3)教学组织上,从以教师组织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

4)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

4.2 课堂教学组织

对于每次课的教学组织,按照课前-课上-课下-课后的顺序开展。课前通过雨课堂等教学软件或微信、QQ课程群,发布预习任务或展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在智慧树、慕课等网站进行线上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小组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课下完成相应作业以及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课后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及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见下图3所示:

 

3  课堂教学组织流程图

4.3 教学方法与形式

针对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及特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课前学习MOOC网、智慧树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雨课堂等教学软件发布相关课前预告、课件、任务、作业等,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参与线上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法、讨论辩论法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5]

1)案例教学

结合管理学相关知识点,采用大量案例或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参与讨论。比如在课程开篇,讨论管理的重要性时,结合两个小案例,讨论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2) 启发式教学

由问题引导,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进而解决问题。如讲述领导职能时,以唐僧师徒团队取经为例,结合“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的问题,思考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发挥管理者的领导职能。

(3) 模拟教学法

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问题,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中学习并运用知识进行操作,达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模拟企业招聘、模拟学校社团纳新活动、模拟组织沟通和谈判等,开展情境模拟教学。

(4) 讨论辩论法

结合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进行课堂辩论赛,由其他组成员及教师进行点评、打分。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及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如组织职能中,讲到集权与分权、分权的途径等内容时,以“集权与分权哪个好”为辩题,开展课堂辩论赛。

5.课程考核与评价——学得怎样?

课程考核方式上,加强过程性的评价,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而且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均设置最低达标线,各考核项目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如小组汇报,采取任课老师点评打分和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 课程考核项目构成与评分方式

成绩构成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平时成绩(60%)

课堂出勤(10%)

超过3次无故不上课,即为平时成绩不达标

课堂表现(15%)

通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性,分组讨论时的表现进行评分

作业(15%)

包括小作业及团队大作业等

阶段测试(20%)

雨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线上测试、纸质版小测试

期末成绩(40%)

期末考试

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同时,在期末考试的主观题中,设置案例分析、课程小论文等非标准答案的试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教学反思——怎样更好?

对照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对将来组织“教”和“学” 活动进行改进。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进行反思,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进。

三、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由于管理学开课时间为大一阶段,正值初入校大学生受到新环境与新思想冲击的时候,同时考虑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因此本门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塑造、价值引领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尤其适合且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

3.1 课程思政改革的举措

管理学原理思政教育改革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育人理念为引领,使思政教育与理论学习同向同行,把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切实落实在课堂上[6]

1)将新时代特色思想引入课程教学,协同育人

《管理学原理》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时刻关注国家、省市大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将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思想融入课堂。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双碳目标等。并且将国家战略与专业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思考如:低碳物流、快递进村等的相关问题。

2)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内涵,理论育人

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自身规律,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立足课程的学术内涵,发挥课程特色,挖掘德育因素和德育内涵。

3)适当开展项目训练,实践育人

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课程教学中适当开展开放式项目,学生可以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同时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等活动来落地,从而使得学生对管理理论的认知在实践中加以锻炼。

3.2挖掘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挖掘思政元素,同时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适当的融入形式,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配合起来,要采用多样化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7]。具体见下表:

2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方式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

管理导论

以案例引入的形式,讨论有着正确价值观引导的管理活动对组织的重要性

管理思想的演变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管理思想的演变;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增强文化自信;

介绍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并讨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决策与计划

以中国党史及新中国建设及发展中的重大决策为例,讨论科学决策的方法;

让学生制定个人的学习/健身/生活等的计划,提升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组织

以疫情及重大灾害的救治等事件,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结合优秀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案例,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领导

以优秀领导人和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领导观。

激励与沟通

针对激励与沟通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良好的激励机制与沟通方式。

控制

通过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例,增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精神, 提高自我控制意识。

创新

结合新时代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倡导创新精神。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及新文科建设试点背景,明确了《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容,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课程基本信息,即是什么;课程学习要求,即为什么学;课程内容及目标,即学什么;课程教学设计,即如何学;课程考核与评价,即学得怎样;课后教学反思,即怎样更好”。同时考虑课程内容及特点,在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探索适当的融入方式。课程教学方式与思政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2019-10-08.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鲁教高字〔2022〕4 号) [EB/OL].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http://www.edu.shandong.gov.cn,2022-05-19.

[3]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物流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2.3.

[4]刘伟.创新创业视角下“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21-123.

[5]施然.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No.603(52):110-113.

[6]王楚楚.《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164-165.

[7]赵妍,陈龙浩.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3):177-180.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