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09:17 点击: 1300 发布: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砺,黄  霄,李  莉,张嬿妮,王秋红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为了正确防范有效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国家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了13个部门承担公共安全职能的应急管理部应时而生。随着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深入发展,对消防工程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间的有效对接,消防工程人才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并通过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和课程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实现。

[关键词]应急管理;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20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依托一流学科构建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应急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201102) 。

[作者简介]马砺(1978-),男,四川隆昌人,工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消防救援系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消防安全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黄霄(1998-),女,陕西安康人,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灭火技术研究;李莉(1972-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消防安全管理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根据中央改革部署,公安消防、武警森林两支部队的官兵集体转制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同时,消防救援职能由单一灾种全灾种大应急变,这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截至目前,全国开办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不足20所。其中,有4所院校拥有消防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所院校拥有消防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消防工程专业作为高校培养消防救援高级专业人才的依托,肩负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和确定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素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适应行业和社会需要是眼下之重。

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设立,于2008年正式申报批准,并于2009年开始正式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单位[3]。目前已毕业7届本科生,培养消防工程领域人才超过400名。本文结合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近三年的建设情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方面探索了适应应急体制改革下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需求

(一)、培养目标

按照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推进四新建设,完善协同育人及实践教学机制,专业始终适应国家应急管理部对消防救援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素质强的高素质人才。结合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展情况,具体是培养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应用能力强,能够掌握消防科学理论、抢险救援指挥技术,熟悉国家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法律法规,能在政府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专门从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程规划设计、消防科学技术研究、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总体思路

在消防人才培养模式上,根据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结构的要求,研究通识教育+消防工程专业能力+应急救援的消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消防通识教育课程,加强前期基础教育,重视后期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以提升自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采用外引内培、多元融合等方式,既要彰显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同时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特色;在教学内容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推进三位一体教材建设;在创新实践方面,加强对校内科研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实践教学。

在多方合作教育上,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创新发展。依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在立足于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以消防管理 、设计、应急救援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安全生产总局、陕西省消防总队、消防协会和国内外的知名消防单位,建立军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教科融合、学科融合、校企整合、军学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界协同合力推进教育工作的新格局[4]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师资队伍优化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当实施教学的主体,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力量。优化师资队伍对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消防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消防人才,需要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明确教师招聘、晋升过程中对学历及留学经历的要求,重点引用具有海内外名校背景和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主要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集中引进一批高校高层次优秀青年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积极组织引导青年教师到名校参加培训,主要组织派出中青年优秀教师赴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培训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可通过多元融合的途径,为校内教师提供校外实践锻炼机会。校内教师多是从理论层面上了解消防法律法规,缺乏消防救援、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所以消防工程专业每年派出青年教工到省消防总队、建筑设计院及消防公司等地挂职和工程训练,掌握应急管理新理念与新技术。除此之外,从相关机构中聘请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学生实习实践内容指导,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缺陷。主要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陕西消防总队等单位引进高水平的专兼职教授,与校内教师合力充实教学团队。

通过近三年努力建设,形成了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50%的教师均具有出国访问留学经历。本专业教师中有12名教师入选陕西省消防专家库,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教师入选全国消防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师队伍中相继涌出国家百千万人才、陕西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全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2人次,2018年消防工程系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二)教学方式改进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方式由于重在试图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知识而具有片面性,因此需要不断改进以前以知识传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积极探索以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首先加强慕课、微课、新生研讨课、网络进阶课等课程建设工作,将高校优势科研资源以新生研讨课、引导课程和前沿课程等多种形式转化而成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开展教育研究,每年主持相关教改项目5项以上,通过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实行高校师生双向选择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授全员参与教学,将科技前沿和创新训练融入学科教学,实现每个本科生都能参与项目实践,从而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采用联合培养方式,与省部共建消防工程专业,联合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结合人才需求,开展联合培养班的多种招生方式,扩大专业的影响,增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在增强人才理论知识上起着基础性作用。根据消防工程专业相关产业和应用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和新改革要求,结合行业最新标准,及时设计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消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消防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编写一部分新教材,近三年先后主编国家级十三五消防规划课程教材《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等,引进、消化并推广使用一些国际优秀教材如《fire dynamics》等,从而不断完善消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紧紧围绕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批跨学科、跨方向的整合课程,并向全校广大师生开放消防工程专业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跨方向自主选修课程;开展消防科学与技术研究及专业创新实践训练,并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加强教学实验(践)、创新实践类教学课程建设,整合和利用实验()类课程资源,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设置多类型、多层次、交叉型的科研训练、实习和实践培训项目,目前已开设12项创新实验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三、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消防工程专业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完善消防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5]。结合现阶段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了三三四实践教学体系,采取通识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建设了实验课、实训课、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创新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八大类创新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四年的教学实践环节由浅入深,不断加强,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1 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三三四实践教学体系

 

(二)强化创新实践环节

由于高校难以独立完成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在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的基础上,与校外实训企业加强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完善的校内科研及校外工程实践实训平台,才能完成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目前形成了以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为一体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来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一方面,积极建设教学科研平台。目前获批陕西省军民共建火灾物证鉴定实验支撑平台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层建筑消防救援与演练数值VR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个省部级特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专业领域范围开展指挥技能训练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对现场的认知度,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建设校外多元实习基地。消防工程专业目前设有12个校外重点实习基地,同时,将依托热动力灾害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拓展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行业优势资源共享,高校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消防高级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创新性研究,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机会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将行业前沿性研究内容引入校企合作研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而可将研究成果转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6]。同时本专业聘请消防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为本科生企业导师,为学生讲授先进的创业理念。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共获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30余人次;校级奖励104人次。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活动覆盖面积达到100%,并且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共荣获省级以上成果奖31项,其中国家奖11项,省奖20项。

四、结束语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时代赋予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战略发展机遇,这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捍东,杨千红.新时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使命和新挑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01):4-6.

[2]张恒,张国友,周梅,王玉霞.消防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84-87.

[3]西安科技大学成为应急管理部、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家共建高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0,40(01):10.

[4]孙颖妮.开放  融合  共建  共享——产教融合平台对应急与安全人才培养作用探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9(08):15-17.

[5]于水军,杨岱霖,潘荣锟,王健,贾海林,郑立刚,裴蓓.新工科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16-218.         

[6]秦玮.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55-156.

 

 

 

Study on Training Methods of Fire Engineering Talents under the Reform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MA Li, HUANG Xiao, LI Li, ZHANG Yan-ni, WANG Qiu-hong

(Colleg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n order to correctly guard against and effectively defuse major and extremely large security risks, integrate and optimize national emergency response forces and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public safety system,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which consolidates 13 departments with public safety functions,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hina,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made for professionals in fi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docking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social needs, fi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should identify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alize them through various ways such as building a training plan of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raising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and training bases.

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Fire engineering specialty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