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依托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改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98 发布: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药
依托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改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丁岚1,2,郭玉1,2,刘映 1,2,雷小勇1,2 ,姚旭1,2  
(1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药学系, 2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衡阳,421001)
摘 要:医学与药学是密切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是学好药学专业的基础。目前全国高校中有药学专业的大学基本含有医学专业,其医学的学科优势与课程建设成效为办好药学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提出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创建融化学-生物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型药学教学模式,并辅以中心化、规范化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培养医学知识背景较好,有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面向医药领域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论坛
中图分类号: R-331            文献标志码: B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DING Lan1,2, Guo Yu 1,2, Xie zhizhong1,2, Lei xiaoyong1,2, Yao Xu 1,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2.Hunan Provinc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lecular target New Drug Study,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Medicine and pharmacy are closely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medical knowledge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medicine professionally.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ies with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in China basically contain medical specialty. The advantages of medical discipline and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running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well. Therefore,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pharmacy specialty is put forward, which takes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as the main line, and establishes a new pharmacy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chemistry, biology and medicine, supplemented by centralized and standardized op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e final aim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a good background in medical knowledge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teaching model; creative capability
 
引言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已渗透到医药科技的各个方面,药学正由传统的化学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变。现代社会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检验及使用随着当前社会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世界医药科技发展与中药现代化对药学人才需求等因素的变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调整和改革现有药学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1. 树立创新教育的“方法”理念,践行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围绕“素质与能力”中心,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为案例式启发式课堂讲授,课堂教学围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以问题解决带动知识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使教学活动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并适时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变换角度”、“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将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为主动创新性学习,利用开放实验室、野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尽早融入社会、进入科研,促使学生主动求知,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者 [2]
2. 利用医学教育资源与优势,优化课程体系
在保证原有公共基础科学模块与人文科学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学科模块的设置、增设药学专业的生物医学学科模块;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为支点,创建“三四五”实验教学法[3]。在实验教学中,创造性的建立了 “三层次、四步、五个一”教学法,即:三层次:开设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设计性实验三层次实验项目;“四步”:践行预习→拟定实验流程→操作完成实验项目→结果分析、讨论提高的教学法;“五个一”:践行一份综述、一项实验设计、一次实验准备与预做、一次讨论、一篇论文或一份实验报告等“五个一”教学原则,在理论教学方面,改革以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教育模式 实施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训练,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模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药学教育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育模式,即:前期的专业基础课一致,从三年级开始,将药学专业理论与其它有关理论进行适当组合,形成固定的专门化知识块,设置四个培养方向,即普通药学方向、临床药学方向、药物制剂学方向、药物分析方向[4]。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志向,任意选择某一专门化知识块进行学习。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后学生既掌握了全面的大学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迅速投入适应专门工作岗位的能力。
4. 逐步实行全程导师制,着力培养医学知识背景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医药资源,试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班。在导师制的保障下,全面实施点、线、面结合实习方案,着力培养医学知识背景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学院教师均有担任导师的义务,并以此作为奖励、晋升和评优的参考。每学期召开三次导师协调会(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检查、讨论导师制度工作实施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每年举办一次与导师制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选出优秀导师、学生组,并予以适当的经济奖励。
5. 构建“三级平台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课内实践教学平台”、“课外实践教学平台”、“校企结合实践平台”三级平台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内实验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校企结合实践环节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校企结合实践平台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开始就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语
药学高等教育建设内涵丰富,教学改革的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根据临床发展的需要,依托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我们立足当前药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探索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才能打造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药学专业人才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煜华,刘运美,郑兴,秦旭平,郭紫芬,罗其富,雷小勇,谢志忠,黄红林.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01):36-37.
[2]       吴端生,曾宏喜,黄红林,郭玉,王宗保,雷小勇.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129-133.
[3]       吴美珠,刘燕,姚伟生,陈震尧.药学专业医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药学教育,2018,34(04):28-30.
[4]       丁岚,唐国涛,谢志忠,雷小勇,郭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协同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J].广州化工,2017,45(02):163-165.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2018XJG-YB130, 2016XJG-PY08),南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5JG016)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湘教通(2014)405号]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湘教发(2011)76号] 中药制剂现代化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
作者简介:丁岚(1986-),女,实验师,研究生,南华大学药学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