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英语报刊阅读相关性研究
李 孟,马桂林,张雪莲 7版
(广州华立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511325)
[摘 要]本研究以广州华立学院2018级的188名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学生进行思辨倾向测量以及思辨倾向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相关性测量,结合师生访谈探索思辨倾向和学生英语报刊阅读水平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本校学生整体思辨倾向得分偏低,思辨倾向少部分维度中出现消极倾向。测试表明除分析性和认知成熟度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存在着微弱的相关性外,总体思辨能力与英语报刊阅读理解成绩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基于结果,本文探讨了通过培养师生元思辨能力、优化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设置、改进课程教学设计、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价值与意义,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提供具体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思辨能力;英语报刊阅读;元思辨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无;2019年度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英国文学选读’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编号】无。
[作者简介]李孟(1978-),女,汉族,广东电白人,硕士 ,广州华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外语教育;马桂林(1979-),女,汉族,江苏灌南人,硕士 ,广州华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高等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阅读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英文报刊更能体会作者原汁原味的表达和语言信息,也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取深层信息,对所给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运用证据辨别事情真相而不是把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将报刊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内化。以《时代》周刊为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常常在报刊对中国做出负面形象的报道,强化渗透如意识形态操控、权利控制等西方文化价值观。如果没办法区分事实和态度、作者的立场,那学生就谈不上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教师坚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将思辨精神贯穿于融合于课程中,促进学生思辨倾向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助于英语报刊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步发展。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简 称《国 标(2018)》)指出思辨能力是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1],强调思辨能力在英语各门课程和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均应发挥作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对中、高级学习者在英语新闻、社论等与英语报刊阅读相关的类型中所需的思辨技能作出了详细的描述。英语阅读作为《国标(2018)》列出的专业核心课程,往往在各高校开设2-3个学期。各高校会同时将英语报刊阅读或外媒阅读作为英语专业文化方向选修课开设或者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压缩学分时不开设该课程,本校情况也一样。2020年以来,本校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强化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英语报刊阅读列为有教师引导的课外阅读类专业实践课程。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体现英语专业学生阶段性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考试。近三年专八考试中,本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阅读成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也不占优势。专八阅读材料的选取大部分来自英语报刊,笔者认为学生阅读成绩与英语报刊阅读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密切相关性。入校时生源质量差异是专八阅读理解分数不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思辨能力培养不足可能是另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
2.1 元思辨能力与思辨能力
作为一种提升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思辨能力这种核心能力的界定、测量与培养引发了我国外语界的持续关注。《国标(2018)》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思辨能力的定义要素和文秋芳2009年在借鉴双维模型 、三元模型与三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修订的层级模型的内容基本相符,但层级模型主张将思辨能力细化为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处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受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3]。
国内外关于思辨能力的测量分为两类测试:一类测量情感特质,例如思维人格倾向,另一类测量认知技能。2009至2016年期间,文秋芳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并修订了CCTDI 量表,运用该量表进行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其他专业横向对比和同专业不同年级纵向跟踪调查等大规模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对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启示[4][11][12]。这些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和测量量表研究成果有待广泛应用,需要多样性的院校类别拓展和深入具体课程的实证支持。
2.2思辨能力与阅读相关性研究
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输入技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国外有研究者进行了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不同程度上验证了思辨能力对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Fahim 等人研究了 83 名外语习得者的思辨能力与其托福(TOEFL)成绩的相关性,证明被试的思辨能力与其托福阅读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在后续研究中,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了学习者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5]。Barjesteh & Vaseghi通过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的结果进行高低排序分析研究,认为提高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积极的影响力[6]。
国内丁静、何晴、万宇婷、吴蓓蓓等学者采用加州思辨倾向量表(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简称 CCTDI)或文秋芳及其团队设计的中国学生思辨新倾向量表进行了思辨能力(倾向)和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丁静以一所三本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发现学生的思辨倾向与英语阅读能力之间在开放性和分析性两个维度上呈现微弱的相关性[7],整体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相关性不显著。
何晴以福州3所高校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10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高级阅读能力但没有接受过思辨方法的系统训练,很大程度上保持自然形成的个体思辨气质。研究发现受试者的思辨倾向集中在中性和正性区间,缺乏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这三个倾向,学生思辨倾向中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两个维度和阅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8]。
万宇婷测试了广东一所大学大二、大三两个年级13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技能和英语阅读水平,研究同样认为思辨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呈正相关关系[9]。吴蓓蓓等对浙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四个年级共8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和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总体上呈正向,思辨倾向与英语阅读水平两者总体上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但英语阅读水平与思辨倾向中的认知成熟度与分析性呈弱相关。[10]
学界关于阅读这一重要的输入技能与思辨倾向相关性只有少量实证研究,均认为思辨倾向对学生阅读能力产生影响,但无疑学生特质、测试量表、阅读材料的选择都会造成思辨能力与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结果的差异。譬如,何晴和万宇婷分别采用了一份英语专业四级难度水平的阅读测试卷和近三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进行测试,吴蓓蓓采用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试题中的阅读部分进行测试。
目前尚没有研究者对思辨能力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材料和学生英语报刊阅读表现之间的关联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可见,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方式研究侧重于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论述、反思、探索和框架构建,忽略对学情和学生思辨能力现状与思辨倾向的调研,而统计发现2015年-2021年的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真题来源于英语报刊的占比约为66%,主要摘自TIME、The Economist、The Washington Post等。
总的来说,学界均认同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阅读能力,然而关于思辨能力如何促进提高不同阅读材料理解能力的研究比较少,更鲜有人研究思辨能力对不同层级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文秋芳教授指出思辨能力的研究既要有大规模的量化研究,又要有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11]。与之前的研究采用专四阅读材料不同,本研究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采用专八阅读材料测试学生高级阅读水平,研究思辨能力(倾向)和英语报刊阅读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师生面试访谈,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呈现何种特征?
(2)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与英语报刊阅读理解的成绩有无相关性?
研究以广州华立学院英语专业四年级197名学生为受试对象,受试者被告知收集的数据仅用于本研究后,匿名完成1份文秋芳教授等(2009)修订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8维度思辨倾向量表和1份2015年的专八英语阅读真题。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为90.7%。该数据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邀请2名学生代表思辨量表得分高的受试者,2名学生代表得分低的受试者,同时邀请2名本学期《英美报刊阅读》的任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思辨能力、英语报刊阅读的看法,旨在解决问卷中尚未反映却拟待解决的问题。
阅读材料选择201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真题文章一、二和四共三篇文章作为测量工具,文章一和文章二皆出自TIME(分别是2012.1.10和2010.8.16),文章四出自BBC(2013.11.15),共10道选择题。第一篇和第四篇各三道选择题,第二篇有四道选择题。其中每篇各有两道推理判断题,一共6道。该类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推断引申含义。
文秋芳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认为思辨倾向的八个维度可分为社会性和学术性两大类。学术性主要与课程学习有关,其中包括分析性、好奇心、坚韧性和自信度;社会性主要与人际活动相关,包括寻真性 、成熟度、开放性和正义性[12]。
4.1 思辨倾向问卷调查结果
188名被试学生思辨倾向的八个维度总体情况如下表3.1和表3.2所示。
表3.1 思辨能力总体特征
|
N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分析性 |
88 |
9.00 |
42.00 |
26.42 |
7.57 |
好奇心 |
88 |
8.00 |
36.00 |
25.35 |
6.60 |
坚韧性 |
88 |
5.00 |
36.00 |
17.96 |
5.68 |
自信度 |
88 |
10.00 |
30.00 |
21.11 |
5.50 |
寻真性 |
88 |
7.00 |
36.00 |
22.56 |
7.07 |
认知成熟度 |
88 |
10.00 |
48.00 |
30.53 |
9.04 |
开放性 |
88 |
7.00 |
36.00 |
23.38 |
7.45 |
正义性 |
88 |
7.00 |
36.00 |
24.37 |
7.70 |
总分 |
88 |
169.00 |
264.00 |
194.84 |
19.51 |
表3.2 思辨能力题项特征
|
N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分析性 |
88 |
2.20 |
6.00 |
4.22 |
.76 |
好奇心 |
88 |
2.00 |
5.83 |
4.23 |
.70 |
坚韧性 |
88 |
1.60 |
6.00 |
3.59 |
.79 |
自信度 |
88 |
2.29 |
6.00 |
3.78 |
.62 |
寻真性 |
88 |
1.86 |
5.00 |
3.67 |
.63 |
认知成熟度 |
88 |
2.38 |
5.38 |
3.82 |
.59 |
开放性 |
88 |
2.50 |
6.00 |
3.90 |
.76 |
正义性 |
88 |
2.33 |
5.50 |
4.06 |
.62 |
有效N(列表状态) |
88 |
— |
— |
— |
— |
整个思辨倾向量表得分越高,学生的思辨倾向越强。问卷的整体平均值和各维度平均值达到4分以上,即被认为是具有积极的思辨倾向,反之为消极倾向[11]。思辨倾向越向正性发展,思辨能力越强[12]。
从表格3.1可以看出,思辨人格倾向量表的总体均值为3.90分(低于4分),因此整体呈现较为消极的思辨倾向,与文秋芳之前所做的调查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学校类型和生源情况不同导致的差异,也可能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年的英语课程教学并没有促进学生的思辨情感特质向积极的倾向发展。
由表3.2可知,思辨倾向8个维度的题项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好奇心>分析性>正义性>开放性>认知成熟度>自信心>寻真性>坚韧性。表现最好的是好奇心,其次是分析性和公正性。三者的均值大于4,说明学生们在这三个维度有较为积极的思辨倾向,这些结果基本上与文秋芳课题组的研究一致。但是其他的维度,如开放性、认知成熟度的分数在3.8分左右,说明思辨倾向偏消极。分数最低的是坚韧性,说明学生们在坚韧性方面表现最差。
综合来看,本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的语言水平处于发展状态,学生具有求知欲,对获取与探究新知识也有兴趣和热情,所以好奇心排首位;但是学生对于需要艰辛、毅力与恒心的思辨活动缺乏积极态度,缺乏坚持长期目标的坚毅品质,并不渴望探究事实的真相,也不在乎是否客观、真实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的学术性思辨倾向不如社会性思辨倾向,对自己学术性活动的结果缺乏自信;正义性和分析性得分较高,开放性和认知成熟度紧随其后。
学界普遍认为认为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会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西方知识和文化,所以更容易以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外来的文化。[11]高校国际交流的形式往往是学术性活动,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对来说交流层次与机会受限。本校学生开放性指标处于临界点可能是近三年疫情时期导致其接触外教和国际交流的机会变得更少。其次,广东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多数人因家庭环境的培养导致抗压能力、受挫能力弱,解决困难的毅力不够,可能会导致普遍坚韧性指标不高;另外,“Z世代”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新鲜事物更迭频繁,“碎片化”信息应接不暇,逐渐形成只接受信息却不过滤与思考的阅读趋易心理和习惯,导致其对稍有阅读难度等英语报刊往往不太关注。
4.2 思辨能力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的相关性测量
既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辨倾向总体情况不佳,那对于英语报刊阅读是否具有负面影响?
表3.3 思辨倾向得分及其各维度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的相关性
|
阅读总分 |
思辨总分 |
分析性 |
好奇心 |
坚韧性 |
自信度 |
寻真性 |
认知 成熟度 |
开放性 |
正义性 |
|
英语报刊阅读总分 |
皮尔逊相关性 |
1 |
.110 |
.293* |
.074 |
-.067 |
.107 |
-.012. |
.340* |
.088 |
.114 |
Sig |
|
.300 |
.021 |
.531 |
.545 |
.331 |
.915 |
.016 |
.425 |
.218 |
|
N=188 **为p<0.05 ; *为 0.01<p<0.05 |
表3.3数据显示,被试学生的思辨倾向得分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的显著性(双侧)值为0.300(P>0.05),说明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认知成熟度与英语阅读成绩的显著性(双侧)值为0.016(P<0.05),相关系数为0.340(R值),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其次是分析性,两者的显著性(双侧)值为0.021(P<0.05),相关系数为0.293(R值)。其他的六个维度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的相关系数低于0.2,无显著相关性。以上相关研究和丁静、何晴、吴蓓蓓等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基本趋同。
究其原因,作者认为两个相关性显著的思辨倾向与思辨技能的互动更为直接,影响了阅读理解做题时应用技巧去分析、推理与判断,而其他好奇心、坚韧性、寻真性、开放性和正义性更多地与自觉阅读英文报刊习惯的形成更为相关。克拉申认为“大量可理解性的输入能促进语言学习”[13],如果缺乏大量阅读英语报刊的机会,思辨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训练与提高。
而结果中思辨倾向得分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相关性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用于测量的阅读材料可能与测试目标不够贴切;二是对阅读材料中测量问题没有具体分类,未区分哪些问题分别与思辨倾向有关还是跟思辨技能相关;三是未选择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多次测量。
4.3 思辨能力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的相关性访谈
从测量结果来看,本校学生思辨倾向中与英语报刊阅读成绩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的认知成熟度和分析性得分一样偏低(仅略高于4分),并未呈现很高的积极倾向。但是个案访谈数据显示教师和学生都肯定思辨能力对英语报刊阅读的重要性。
在访谈中了解到:(1)部分学生会尽量以开放心态进行阅读与分析、评价,但通常因为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不足等阻碍,对分析阅读问题和文章感到有难度,换而言之,学生不认为思辨能力不重要,但语言水平和文化知识积累才是造成其专八阅读成绩不高的重要因素;(2)思辨能力得分低的学生往往混淆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的考查点不同,在做题的过程中太过注重速度,而往往忽视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思路;(3)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专八阅读成绩不高的原因是自己不够勤奋,专八真题和模拟题做少了、应试训练不够,没有想过要从源头抓起,日积月累形成外语报刊阅读的习惯,有效发展自己等思辨能力。
本研究通过量性研究发现本校大四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偏于消极且对能否客观表达自己意见无所谓,执行计划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强,对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自信心不足,而思辨倾向与英语报刊阅读理解成绩之间除了分析性和认知成熟度两个维度存在微弱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3和0.340)外其他维度没有显著相关性。那么相关性不足是否说明思辨倾向对英语报刊阅读能力无促进影响,对专八阅读成绩提高也无帮助?答案是否定的。达到具有统计意义的低度正相关已经能够初步证明思辨能力对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假设[4]。消极的思辨倾向会影响学生通过英语报刊阅读正确获取信息,也无法研判不同的文化现象。两个和阅读水平显著相关的维度正好也是学生思辨倾向较强的维度。其他维度没有表现出相关性的可能原因是学生不具备这些倾向或倾向不够强烈,无法由这些倾向促进阅读水平。
《国标》将英语阅读列为核心课程,但没有明确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设置。应用型高校学生思辨敏感性不足,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缺乏对阅读材料进行“高层次理解”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也不清楚该使用何种学习方法很好地发展思辨技能来提高英语报刊阅读成绩。可通过重视元思辨能力、改革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设置、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思辨能力。
(1)重视元思辨能力
思辨技能不足导致自信心不足、分析性不够充分等消极倾向;坚韧、寻真、开放等不足正说明学生需要元思辨能力去管理管理自身思辨技能的不足。与具体的技能和情感倾向相比,元思辨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报刊阅读中起着更重要的调控作用,既能促进自身良好的思辨性阅读行为习惯形成,又能自觉调控思辨倾向,促进思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和之前研究国内其他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相比[11],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总分均值较低,学生思辨倾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文秋芳等将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置于上下层关系,目的是为了突出思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辨能力中的主导作用,指出了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在思辨能力中的重要性。
(2)改进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设计
孙有中提出思辨英语教学八项原则[14],旨在为思辨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策略和路径。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应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选择融入学生生活的多模态的富有认知挑战性的外媒阅读材料,过滤重组教学内容,结合产出导向法、项目探究法、内容依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逆向设计,在课堂上运用小组汇报、主题辩论等“对话式教学”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课文,独立思考的同时“合作学习”,线下示范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索式交谈或“集体思考”,通过线上讨论区发布话题鼓励不愿意在现实课堂中凸显自我的学生表达、分享与辩论,结合中国高语境沉默文化促进中国学生“寻真性”、“探究性”等思辨倾向积极发展。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是有目标、有意识、有设计的系统训练与培养的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思辨者,明确思辨各层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现阶段无法独立自主确定英语报刊阅读学习目标、进度及内容,无法自主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及评估,那么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元思辨能力,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学生思辨倾向的不足和了解思辨倾向中的薄弱环节后通过改进教学任务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及阅读水平、促使学生元思辨能力提高。
(4)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设置课后小组共同阅读英语报刊,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形成阅读共同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小组课后阅读任务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动起来,在动口动手的有声思考体验中学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进而能使其内省反思,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可赋予学生更多机会去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学习状态,其认知成熟度得以提升。同时,在小组共同完成阅读理解任务的过程中,阅读共同体转变成了思辨共同体。而集体智慧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处理复杂新形势和新问题的时候,能主动思考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和行动。无疑,思辨倾向的正向发展会推动学生思辨技能发展和元思辨能力的提升。
思辨能力的培养既是实现课程思政功能、培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具有中国情怀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前提,也是《国标》要求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动力源泉。高校院系应在《国标》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类型通过课程设置具体化落实思辨能力培养[15]。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可通过开设语言知识与内容、文化与思辨融合的课程培养思辨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强化实践教学,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社会应用能力。与其把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为语言技能应用类,不妨定位为文化素养类和实践模块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思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可迁移的核心能力素养。如果思辨能力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程中得到发展,这种能力可以迁移到其它课程中,进而能够促进学生阅读高阶能力全面发展。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2.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3]文秋芳, 王建卿, 赵彩然, 刘艳萍, 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 2009(1):37-43.
[4]文秋芳,张伶俐.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倾向变化的跟踪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3-8.
[5] Fahim, M., Bagherkazemi, M., & Alemi,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 taker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reading section of TOEFL[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2 (6): 830-837.
[6] Barjesteh, H., Vaseghi, R. Critical Thinking: A Reading Strategy in Developing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J]. Sheikhbahaee EFL Journal, 2012 (2): 21-33.
[7] 丁静. 三本院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英语阅读理解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43.
[8] 何晴.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和阅读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1):61-64.
[9] 万宇婷. 思辨能力、语言学习策略与阅读理解能力关系之实证研究[J]. 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5):12-14,34.
[10] 吴蓓蓓,方忆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与阅读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5):509-514.
[11] 文秋芳,张伶俐,孙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逊色于其他专业学生吗?[J].现代外语, 2014,37(06):794-804.
[12] 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3.
[13] 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1981:101.
[14] 孙有中.思辨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1(6):825-837
[15] 范能维,王爱琴.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探索[J].外语界,2017(1):7-14.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meng,Ma Guilin, Zhang Xuel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and Trade, Guangzhou Huali College,Guangzhou 511325,China)
Abstract: Taking WenQiufang’s new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and SPSS 26.0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this study has carried out survey in 188 English undergraduates in Guangzhou Huali College and correlation test with TEM8 reading material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and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verall score is relatively low and som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of English majors are negative.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hievement in general. But their English reading proficiency i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maturity and analyticity in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to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by strengthening meta critical thinking, motivating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ask as well as the course setting and ac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thus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relevant studi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correl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nglish maj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