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周 岭
(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 要]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就是要在教书和育人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根据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教学环节增加“思政元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积极地促进效果。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重点课程建设“材料力学”。
[作者简介]周岭( 1972-),女,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material mechanics course is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new era of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nference hel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standard to test all 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 Ad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link not only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but also positively promot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Key words:Material mechan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exploration
一 材料力学课程特点
材料力学是机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构成专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后续专业课程中讲述零件强度和刚度设计等方面内容的理论基础
[1]。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公式繁多、难度较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课堂讲授、课程PPT等传统单一方式为主。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惰于思考、缺乏创新精神。塔里木大学机类专业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份,由于地域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普遍感觉到课程抽象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基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可知,协议中提出12条毕业生质量要求,不仅针对专业技术层面,同时涵盖了学生个人素质和思想精神。机类专业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2]。
二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认识
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情操、人格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贯穿于培养的各个环节,融入于每门课程当中,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
[4]。作为一名材料力学教师,应该集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于一身,做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因此,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党的先进性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备课阶段开始,就要利用新学期开学前的假期时间,在假期中备好开学后两个月的课程内容,准备充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课堂上更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负责,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善于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举一反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讲解,共同探讨。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上、在试卷的评分阅卷上等等,都应该注重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工科学生独有的、有法必依的工作准则。依准则计算、设计,遵纪守法,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教育与养成。《材料力学》课程,属于内容多学时少的课程,不可能拿出整块、大段的时间专门讲解思政内容,必须采取灵活、分散的方法,把思政要素放在合适的课堂内容里、环节上;把每个思政知识点的内容无缝融合进所讲的材料力学课程知识中,在上课之前就要做好教学PPT,可以从制作PPT的形式上融入“思政元素”,使用“红色”主题背景,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情操,教育引导学生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精心组织文字,结合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案例说清,把该讲的知识点讲明白。一定不能有不合时宜、生拉硬套等内容出现,这样有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在新形势下构建有效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师就不能以“旧试卷测试新问题”,仍固步于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习惯于缺少“置身性”的课堂教学,而应努力优化各种影响思政课堂的因素,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让党和人民满意、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三 材料力学课程渗透“思政元素”的实践途径
1、
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学习
中华民族伟大发展历程中,出现许多辉煌文明与材料力学知识相联系。在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培养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五个认同”,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材料力学课程当中有许多和中国文明发展相关的内容,如在杆件拉压章节中,弹性定律是材料力学等固体力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通常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做胡克定律。其实,在胡克之前1500年,我国早就有了关于力和变形成正比关系的记载。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2、
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培养科学思维
在材料力学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典型工程以及对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的哲学思考。1638年,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伽利略(1564-1642)在荷兰莱登,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两种新的科学》首先提出了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强度计算的方法,所以大多数人以此作为材料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起点。俄罗斯铁路工程师儒拉夫斯基在1855年通过研究得到了横力弯曲时的切应力公式,30年后他的同胞别斯帕罗夫开始使用弯矩图,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弯矩图的人。公元卅一年,即东汉建武七年,杜诗创作了水排,说明那一时期的人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如何用拉压杆、弯曲梁、扭转轴等构件才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工程结构。
在我国,有关材料力学的生产实践活动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智慧的中华民族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建造和利用大型的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魄力。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至今仍在川西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造福人民。这些工程都可以让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坚定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
加强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联系
材料力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例如在材料力学课程都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材料力学构件的安全性能要有较高要求。材料力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最适宜的方式设计构件并确定构件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为构件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常见的竹竿这种上细下粗的中空结构不仅提高了弯曲强度、抗弯刚度和稳定性。而且节约了资源,减轻了自身重量。对于工程和生活中一些主要受弯曲的构件,可采用竹竿结构的理念对其结构和形状进行设计。对于材料力学的应用在很多工程上都有大量案例,对于选择一些突出案例的讲解,在设计计算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发挥创新精神,同时加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对待每一次的实践环节。
四 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加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结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岭,李风娟,李建,王龙,穆根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7(06):80-83.
[2] 宋秋红,袁军亭,张俊,王景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64-65.
[3] 张斌,宇晓明,胡朝斌,徐学忠.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56):195-196.
[4] 李占松.水力学“课程思政”本科教学设计初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