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339 发布:中北大学
“世界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赵文英,王蕊欣,崔建兰
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太原 030028
[摘要]“世界酒文化与鉴赏”课程作为我校全校公选课,是在原“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革而成的。该课程以世界三大酿造酒、三大蒸馏酒为主要对象,从酒品的酿造、饮酒的礼仪风俗等层面进行对比学习。在普及学生对世界酒类饮料全面认知的前提下,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找到中国酒文化立身的依据,激发学生对传承与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兴趣。该课程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创新。
[关键词]酒文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0028)
[作者简介]赵文英:(1977-)食品科学博士 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Abstract: "world wine culture and appreciation" course,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our school, is redesigned and re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wine culture and appreciation" course. This course takes the world's three major brewed wines and three distilled wines as the main object, and conducts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aspects of wine brewing, drinking etiquette and customs, etc. Under the premise of populariz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lcoholic drink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lcoholic cultures, find the basis of Chinese Alcoholic Cultur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Chinese Alcoholic Culture. The course has also carried ou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ode and assessment mode.
Key words: Wine culture;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reform
一、前言
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守是当前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全校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1]。酒文化作为各国文化的缩影和窗口,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包括酿酒技术的发展、酒具的产生与演化、饮酒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及养生等领域的泛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题材[2,3]。
“世界酒文化与鉴赏”是中北大学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原“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学生对中国酒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原课程在文化育人方面的欠缺而提出来的。一、目前高校学生缺乏对酒正确的认知。二、学生盲目崇拜外来酒文化,缺少对中国酒及中国酒文化精髓的认知。三、原《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以国外酒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缺乏对中国酒及其文化的导引。因此,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重新设计[2]。
二、“世界酒文化及鉴赏”课程设计思路
(一)酒种选择
世界各地酒的种类有数万种之多,由于酿酒原料多种多样,酿造方法也各有特色,特别是各个国家的风土的差异,酒的风味特征也各有千秋。但全世界的酒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三大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制酒,而世界主流酒种为三大酿造酒和三大蒸馏酒。世界三大古酒即酿造酒分别是葡萄酒、啤酒和中国黄酒,世界三大蒸馏酒为中国白酒、白兰地和威士忌。因此,课程选用这六种酒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二)突出重点
酒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酒的酿制及品评属于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而在酒的享用时所体现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所形成的礼仪风俗,这些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名醇佳酿和优秀的酒文化传统。课程重点介绍六大酒种的酿造及其历史,以及原产国的酒礼仪风俗。在这六大酒类的对比学习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重点研习中国酒及其文化传统。
(三)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可细分为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思政文化层面。知识层面:了解世界六大酒种的起源,历史、酿造原料、工艺;了解各酒种的品鉴方法;原产国的文化风俗,酒礼与餐酒搭配。能力层面:学生可以辨识不同的酒款,掌握基本的品鉴方法并可以进行餐酒搭配,熟悉就餐、宴请、就坐、敬酒等礼仪,做到学以致用。思政文化层面:加强中国酒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各国饮食习惯的意识,深刻领悟中国文化在酒领域的应用与拓展,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审美情趣。普及学生在对世界酒类饮料全面认知的前提下,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找到中国文化立身的依据,提升学生对中国酒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传承与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兴趣[4,5]。
(四)确定课程内容
根据以上课程目标,设计出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把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按十个主题进行。酿造酒与蒸馏酒进行配对讲解教授。中国黄酒对白酒,葡萄酒对白兰地;啤酒对威士忌。
表1 世界酒文化与鉴赏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模块 |
课堂讲授内容 |
课堂实践内容 |
互动内容 |
认识酒 |
酒的说文解字;酒的功与过;世界酒的分类 |
品读《中华酒典》 |
对酒认知课前课后变化 |
中国黄酒 |
黄酒的起源、发展历史;黄酒的原料与酿造;黄酒的分类;黄酒品鉴方法;黄酒“和”文化;中医与黄酒 |
黄酒品鉴 |
中医对黄酒的应用 |
中国白酒 |
中国白酒的起源、发展历史;白酒的原料与酿造;白酒的分类;白酒品鉴方法;中国酒礼酒德 |
真假白酒的鉴别方法;清香型、酱香型酒品鉴 |
中国酒道法自然的高超酿造工艺
宴请餐桌礼仪 |
葡萄酒 |
葡萄酒的起源及历史;葡萄的种植与酿造;葡萄酒的分类;葡萄酒的品鉴方法;法国AOC制度;法国葡萄酒分级制度;餐酒搭配 |
起泡酒、干红、干白葡萄酒品鉴 |
法国AOC制度 |
白兰地 |
白兰地起源及历史;白兰地的酿造;白兰地的分级;餐酒搭配 |
白兰地品鉴 |
白兰地分级制度 |
啤酒 |
啤酒的起源及历史;啤酒的酿造与分类;精酿啤酒运动 |
拉格和艾尔啤酒品鉴 |
三大古酒的对比分析 |
威士忌 |
威士忌的起源及历史;威士忌的酿造;不同产区的特色 |
威士忌品鉴 |
三大蒸馏酒的对比分析 |
中西方酒文化 |
从酒的起源、酒礼、酿造工艺等角度,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
品读《酒经》 |
中国酒文化的内涵 |
三、“世界酒文化及鉴赏”课程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诸多改革[6]。
1、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酒的酿造、历史、文化风俗方面,我们收集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和相应的视频短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尤其是视频短片,带入感较强,直接进入酿酒的现场,与酿酒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些与酒相关的风俗视频,可感受到当地人以酒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中国酒文化对人身心的调节与滋养。
2、增加了品酒实践环节
品酒是最直接的体验,体验是最直接的教育。品酒时,需要平稳心情,专注于酒的色、香、味,一方面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品尝与品评,对生硬的知识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酒甘易酿,味辛难酝。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品尝,可以感受到好酒酿造的精微,尤其进行酒的对比品鉴时,可增加学生对酝酿的理解。
3、增加互动主题环节
互动环节的主题内容大多以中国酒及其文化为题材,强化学生对中国酒文化的认知和体验。通过前期授课学习和实践品鉴,学生们通常会有较多的疑问。通过学生发问,师生共论的方式进行解答,并适当引导学生对中国酒及其文化的深刻领会,通常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以往的公共选修课以命题结课论文为核心考核内容,但该课程以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为导向,课程考核方式更全面。一,学生能否愿意参与互动,并在互动中体验感悟中国酒文化的魅力;二、可以对自己感悟颇深的部分由心创作结课论文。这些是我们重点考核的方面。因此,课程的考核指标除了知识点的考察,还增加了参与度和论文原创性的考察。
四、结束语
世界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该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中西方酒文化的平台。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中国酒文化自信,并树立中西方国际化交流意识,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增添诗意色彩。
参考文献:
[1] 何秀贤 庄小将. 酒文化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谐社会视角下酒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之一. 中国集体经济文化产业[J]. 2011(1):128-129.
[2]马晓,马莹. 理工科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J]. 德育研究,2017(11):52-55.
[3]孔维宝.《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 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酿酒科技, 2013(1):33-35.
[4]李明晨.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维度探析——以“饮食文化”课程为例[J].课程教学,2017,(9):113- 115.
[5]范俊峰,张艳艳.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49-150.
[6]戈化聪.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路径.高教学刊[J]. 2019(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