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高职院校《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298 发布: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例
蒲又祯,李睿婕,王 莉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本位以《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中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发动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简介】蒲又祯,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车辆智能化及汽车专业教育教学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Mainte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ing the Four-stroke Engine as an Example
 
Pu Youzhen, Li Ruijie, Wang Li
 
Guizhou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zhou Guiyang,55002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four-stroke engine in the course of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overhaul" as an example, adhere to the teaching idea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 rationa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tent of this section of the teaching design.
 
Keywords: Engine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一、学情分析
课程教学对象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前置课程为《汽车电工基础》、《汽车机械基础》和《汽车认识及工具设备使用》,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汽车各组成结构等相关基础知识。并为后续课程《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对往届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方式进行测评,我们发现学生更喜欢网络,手机,实验等学习渠道。发动机这门课程理论比较多,相对来说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学生有对发动机理论缺乏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特点。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的动力来源,本小节的任务是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机的工作过程,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依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能概述发动机的工作顺利,能诊断和处理发动机积碳问题,并把激发对汽车理论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设计
1.设计依据
依据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及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运用项目教学法,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VR虚拟技术、AR仿真、扫码、实训车辆等,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合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APP、3D动画视频、flash小游戏等这些信息化手段使理论知识抽象问题形象化、生动化,以此提高学生对发动机理论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整个学习过程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2.教学手段
将课件、视频、动画、习题等教学资源,整合到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课前在线平台学习情况、学生反馈讨论情况、师生互动情况等进行客观分析,并在课中进行研讨共同解决;利用FLASH、AR、VR、扫码等手段攻破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抢答和FLASH小游戏实时检测学生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效果;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在线课堂,对发动机积碳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实训车辆完成主要附件的辨识和积碳的清洗。
3.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前预学习、讨论研究等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法:按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任务环节,通过师生研讨、教师指导等方式,完成本小节内容的学习。
课前以自主学习为主,课中以引导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课后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整个学习过程体现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并行,构建了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认真规范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拓展。
1.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APP,通知学生在线学习以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把本节课的相关资源提前放置在平台上。通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通知,一是在教学平台APP上,通过视频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发动机的专业术语,并完成相关测验;二是在VR实训室,分组使用VR设备,拍摄视频或者图片,并上传到教学平台;三是利用手机或电脑,登录教学平台APP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视频和动画,进行课前预习,并分析问题汽车是如何行驶的。四是在百度云盘完成AR软件的下载、安装。
通过APP后台分析,我们从在线学习、测验和VR视频的数据可知,学生课前参与度很高,自主完成相关任务,回答相关问题,对VR实训室内容很感兴趣。对此我们特地在课中加入虚拟现实和FLASH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2.课中教学
1)任务分析
课前教师通过在线学习数据,客观分析并把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讲解的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学生上传的VR视频,学生分组上台讲解在本小组在虚拟实训室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学生学习疑难之处,给予解答。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以扫二维码的方式复习发动机专业术语知识点。通过扫码观看,方便快捷,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
2)任务实施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一  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情景导入发动机工作原理3D动画,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
课堂上教师运用视频和FLASH动画讲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将理论知识直观化。学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方式,直观地观看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在手机APP上设置问题抢答,通过抢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随堂检测,学生通过FLASH连连看环节检测教学效果。
探究二  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顺序
课前学生已经下载AR软件进行安装,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观察AR发动机的工作顺序。教师讲解原理后,安排FLASH填空题检测教学效果。
通过flash动画、AR虚拟仿真视频等将枯燥的工作原理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通过flash填空小游戏检测学习效果。同时小组讨论,问题抢答,既能增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探究三  发动机主要附件的识别及积碳的处理。
通过连线企业技术人员讲解积碳的危害,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发动机主要附件的辨认。同时学生完成节气门的拆装、清洗。通过和企业连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后拓展
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后自测题,拓展视频,课后问卷调查。
学生通过学习平台APP完成课后自测题、自主选择观看课后视频以及填写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课后拓展学习,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四、教学总结
1.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课前APP在线学习、VR实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利用虚拟软件、3D动画视频、FLASH课件、扫二维码、企业连线和实训操作等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化解了教学重难点问题。课后学习平台APP安排测验和教学测评,巩固和总结本节课教学成果。
2.教学效果
通过EXCEL评分表,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通过课前、课后对比,发现学生诊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参与度提高了。
(1)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把复杂难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课堂氛围得到了改善,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学生愿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并且自主性得到了提高,以前都是老师敦促,现在学生自觉的完成课后作业。
(2)建立了多维度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打分等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可以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缺点。
(3)学生对发动机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和掌握度提高。本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更多愿意实践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理实结合,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
(4)通过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锻炼。
3.反思
(1)现阶段和企业的合作仍然不够,课堂内容和企业标准有些脱节。今后希望再加深与企业的合作,结合企业标准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标准,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2)在充分调动小组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上还需要寻求更多更有效得方式。
总之,信息化教学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
参考文献
[1]胡明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文案编辑》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海报文案的创意和创作》为例[J].湖北农机化,2019,23:115-116.
[2]张虹.信息化教学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34-236.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