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评价)趋势下农科类本科教学管理的思考
——以云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为例
欧阳铖人,王 娜,王 戈,杨焕文,李佛琳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本科教学管理是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有效运行提高本科教育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每个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英美等国将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重要措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随之展开,已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然而,农科类的专业认证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管理角度对农科类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本科教育;专业认证;高等院校;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AU2018DSZX04)
【作者简介】欧阳铖人 (1988—),男,云南大理人,讲师,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王娜(1979—),女,云南楚雄人,副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李佛琳(1967—),男,云南大理人,教授,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研究工作。
Thoughts on Teaching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course under the tre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Evaluation)
Take the tobacco major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
Ouyang Cheng, Wang Na, Wang GE, Yang Huanwen, Li Flynn
School of Tobacco,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faced by each major. In recent years,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level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specialt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it has the equivalent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specialty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major certification is taken as the result orientation, and the students are taken as th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高校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即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1]。说明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同时,会议指出,高校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显然,该会议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强调高校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那么,作为高等学校应该如何提高本科教育的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从学校和学院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笔者认为,高校应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围绕本科教育对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相应调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工程专业认证的内涵
美国高等教育评鉴委员会认为,“标准就是经过某个质量保证保障或认证机构认证或保证的院校或专业必须达到的要求和条件的水平”
[1-3]。该标准实际上就是衡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过程
[2-3],既能体现专业认证思想和理念,又能较好的实施专业认证的制度。因此,正确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已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该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与专业补充标准两个模块。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2-3]。两个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等指标等基本质量要求
[2-3]。要求本科毕业生需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能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具有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懂得专业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
[3]。可见,该标准旨在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适应国情、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 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农科类高校本科教育改革
专业认证是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从教学管理角度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而提出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英美等国将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重要措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我国的工程教育也紧跟其后,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签约成员,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
[5-6]。然而,农科类的专业认证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深化农科类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校开展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7-8]。无论是工程类专业还是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的核心。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须围绕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专业认证标准通过知识、素质、能力要求的形式要求各专业应有明确的、可以度量的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我们围绕烟草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生来源等给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使其成为学校、教师、在校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毕业生实现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路径
[8]。在制定培养方案中,我们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关注教育界对农科类人才培养的要求,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烟草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与烟草生产实践、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有利于复合型技术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在培养方案的具体环节中,制定了能力培养的实现矩阵,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加大选修课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2.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本科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强调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求每个知识点都能对应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9]。对照该标准,我们借鉴全国开设烟草专业的课程体系,征询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反馈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经过认真反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认证标准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一一对应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清楚所担任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在学生整个知识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要求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确定自己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运用一切手段使学生在课程中培养相应的能力,来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程建设的重点,由传统的教学生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转变。针对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兴趣,从"重教"走向"重学",课程正在从封闭单向走向开放互动。如“烟草栽培学”、“烟草商品学”、“烟草栽培生理”、“烟叶调制与分级”、“卷烟工艺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小组讨论式、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实验教学逐渐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转变,依托实习基地和教师科研把毕业论文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完善教学制度,制定激励措施
学校学院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2006年出台了《云南农业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实施细则》(校政发〔2006〕76 号),对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进行了规定:教学部门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每学年所讲授的课程学分不少于2学分;担任领导职务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在本科生专业课、学科及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中选择讲授一门课程。
2012年出台的《关于印发云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试行)的通知》(校政发〔2012〕10 号),规定教学部门工作人员年标准工作时定额,正高职、副高职、中职、助理级、员级每年标准工作时定额分别为 170、160、150、140、130 标准工作时。依据《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云南农业大学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党政联发〔2011〕9 号)、《关于申报 2011 年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奖励的通知》(党办校办联发[2011]21 号)、《关于申报 2012 年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奖励的通知(党办校办联发》[2012]21 号)、《关于 2013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结算及 2012 年教学科研奖励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党办校办联发[2013]26号)等文件,学校每年对年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施奖励,激励措施到位。
2.4 注重教学实践,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产学研育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10]。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根据此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烟草专业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在充分调研省内大理、昆明、玉溪、楚雄、保山等地和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外毕业学生工作情况及收集用人单位评价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施第3学期制教学工作的部署,从专业实际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注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协同、教学-科研-生产协同、不同课程间建设协同”,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烟草种植综合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一体,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举、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分阶段(年级)、分层次,贯穿大学四年的“(大一)素质教育和学科共同课学习-了解认识行业→(大二)专业基础课学习-校内烟草种植综合实践→(大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校外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研究和行业动态、农村调研→(大四)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答辩”的四阶段理论学习、四层次实践锻炼“双四”(简称“双四”)培养模式。
在操作过程中,学校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及与各烟草公司合作。烟草系统提供学生整个毕业生产实习过程中的费用。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在培养锻炼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基地完成部分科研任务。通过学习,增加了学生对生产实际的了解,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对烟草行业的现状、发展有了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对今后的就业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触中,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和熟悉了烟草生产的技术要点,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同时在生产实际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理论学习中确立学习的方向性,从而培养了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院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题目,如2015级烟草班的104名学生已经收到88个题目,来自多家家企业。来自学院和企业的指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学生以烟草项目选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
2.5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建设师资队伍是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重要环节之一。优秀的教学团队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认为,要“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基于此,学院聘请了来自烟草科研单位、烟草商业及工业等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承担实习教学、生产与毕业实习教学的指导任务,以及学术讲座等。此外,学院结合3+3校县联合行动、科研工作开展和社会服务等,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从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2010年以来,学院每年组织8-10名教师在烤烟生长季节到生产一线进行驻点工作;每年组织7-8名教师参与烟草专业大二学生烟草种植综合实践,切实在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中积累教学素材和经验。此外,根据新进教师学科专长和学院教学计划,有意识安排新进教师试讲、跟班听课和职业培训,时机成熟时安排主讲课程。
2.6构建质量监测体系,注重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重视从用人单位角度对毕业生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该被用来不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3]。根据此要求,学院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反馈点,通过毕业生质量调研等举措初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体系。学校通过对近十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初步形成了学校近十年人才培养质量的白皮书。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力度,建立监测长效机制,以期形成“生源输入—学习过程—质量评价”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做贡献。
总之,本科教育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认证作为一种质量保证制度,对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质量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不能完全照搬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把握方向,稳步推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完善农科类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探索出有利于农科类教育发展的认证模式,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景莉.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13):11-12.
[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 行)》,载于《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2010年)》.
[3] 郑秀英, 王海滨, 姜广峰.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5):51-53.
[4] 赵婷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特点[J]. 大学(研究版), 2008(1):83-85.
[5] 蒋宗礼.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 计算机教育, 2008 (13):10-13.
[6] 胡文龙.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73-78.
[7] 鲍洁.专业认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3, 27(2):19-23.
[8] 严玲, 闫金芹. 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4):80-88
[9]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6):157-161.
[10]叶玉玲, 刘佳林.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397(3):152-154.
[11]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21):19-22.
[12]王振龙, 李春雨, 崔颂英, 等.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农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J]. 高等农业教育, 2005(4):68-70.
[13]陈宏涛, 孙守钧.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9).
[14]朱学海, 刘亚云. 利用教学管理系统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 理工高教研究, 2007, 26(3):80-81.
[15]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1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