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经济学全英文教学改革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278 发布:未知
               经济学全英文教学改革再思考
            梅应丹,张雨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102249
 
【摘要】全英文教学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高校开展办学,逐步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带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学学科全英文教学改革效果为研究课题,针对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理念,教学特点以及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以实现全英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改革;经济学;国际化;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简介】梅应丹 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Rethinking the Reform of all English Teaching in Economics
 
Mei Yingdan Zhang Yuh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Absrtact: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l-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radually train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lea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ased on the effect of all-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economic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ll-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s in all-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一、引言
为响应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共商国际化人才培养新举措”,以及为高校自身能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学生人才时使用全英文教学成为一种趋势。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们日常应当掌握的工具。在学术领域处,最被认可的语言依旧是英语,因此了解学术最前沿的信息,阅读学术论文都需要中国学生掌握足够的英语能力。除此之外,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的高校在逐渐追赶国际名校,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如国家公派留学生,部分地区人才培养,派出中国学生参加国际合作教育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教育,全英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尽早感受英语学习环境,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全英文教学是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桥梁,是培养我国学生成为国际性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然而全英文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方法还没有跟上国际的步伐;比如老师在准备试题时常常注重低水平技巧法而恰巧忽略了更有意义的高水平思想法;还比如学生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下成为知识的被动受体,较少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研究主要建立在全英文教学的认识过程中,讨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学学科全英文教学的授课特点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经济学全英文授课的特点
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法,以宏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和中文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该两门课程的授课对象皆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皆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材通俗易懂,课本中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实例中,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解释,是经济学学生的入门级书籍。在授课过程中,中文的宏观经济学会引用很多最新的新闻和宏观经济事件进行实时讲解,而在英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需要时间适应语言,因为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现实案例的分析。因此修中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通常会被活生生的案例吸引而忽略了知识点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而修英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通过会深入仔细的理解每个知识点。
 
从教学手段来看,两门课授课均结合新兴的技术手段来督促,激励学生学习。首先,通过微信小程序将教学课件发布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课上更有效地使用手机,手机课堂结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可以在课堂中随时弹出一些关于老师刚刚讲述过的知识点的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并及时巩固新的知识点。第二,通过增加案例研究、课堂汇报的小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体成绩的比例,鼓励学生阶段性学习,杜绝考前突击的问题。第三,在课堂上通过发卡片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不同点在于中文课堂的案例讨论会多于英文课堂。这是因为语言的限制,在英文的环境下,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无法达到案例讨论应有的目的。
 
从教学效果来看,相比中文教学,英文班级学生课堂活跃度更高,可能是学生对英文学习敬畏心更高,担心不积极回应老师无法跟进课堂进度从而无法完成考核,也可能因为英文教学不同于中学传统教学的新模式更容易吸引学生。表1是综合两年的全英文和中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数据。其结果显示期中考试全英文教学班级学生考试效果低于中文班级:英文班级平均成绩为61分比中文班级均分70分低近10分,优秀比率也只达中文班级的二分之一,而不及格率达到24%。但从期末考试效果来看,英文班级表现要高于中文班级,平均分高达85分,优秀率由原先的5%提高到20%,而不及格率从24%降到1%。可以得到,全英文班在学期的前半段时间效果不如中文班,可能是学生与老师在全新教学模式的磨合期,在下半段学期,在学生和老师共同适应后,掌握专业知识并且提高英文水平的满足感较强,因此进步飞快。且根据学生教学评价结果,全英文班级学生打分位于学校前5%,而中文班级打分处于学校后20%,表示学生对全英文教学满意度较高,侧面体现了全英文班级教学是一种值得高校推广的教学新模式。
 
表1   全英文宏观经济学与中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对比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
(全英文)
宏观经济学
(中文)
授课对象专业   国际贸易 会计和经济学
学生人数   60人 84人
课堂参与情况 全勤比率
(全勤的课次/全部课次)
98% 98%
迟到情况 偶尔 2%
课堂活跃程度 非常高 一般
教学效果 期中考试平均成绩 61 70
期中考试优秀成绩比率 5% 10%
期中考试不及格比率 24% 18%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 85 75
期末考试优秀成绩比率 20% 15%
期末考试不及格比率 1% 19%
学生教学评价 学生打分占全校总课程的名次 前5% 后20%
 
注:综合两年教学的平均取值
三、经济学全英文授课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非母语授课环境下,学生往往成为被动受体,虽然统计表显示英文班级课堂活跃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跟进课堂,没有表现出对知识的积极性,在没有学生的反馈下,老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程度,有时候讲课进度会偏快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跟进课堂,而进度偏慢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聚精会神,因此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其二,学生英语程度水平有限,各个学生在英语能力和专业基础上参差不齐,无法习惯全英文课堂,因此导致课堂进度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其三,仍旧是语言问题,由于全英文教学的转型课时依旧不变,因此授课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同样的知识点在相同时间下用非母语形式进行传授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效率,因此会压缩部分知识难点。其四,全英文班级学生在学期前半段时期仍处于适应过程中,因此浪费了一定教学时间,但考虑到以后全英文教学将发展的愈加成熟,学生总体英文水平会有所提高,学生适应时间会逐渐减少。
四、经济学全英文授课的建议
首先,学生由于语言的陌生环境而成为被动受体,建议授课老师增加互动式教学比例,比如增加课堂表现分数,聘请经济学专家来到课堂,讲授社会中经济学实例,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二,在学生英语水品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当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先准备好本堂课所用的学术词汇,还可以由教师提前写好课堂大纲,将重点难点列在提纲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后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的疑难处,并进行答疑,时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经济学英语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水平不一,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经济学基础主要分为四种情况。而授课老师不可能去顾及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进度,因此分层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问题,这样的小班教学模式更有特色,也可以根据每位老师自身的能力带领不同的班级。第三,由于语言问题所带来的课堂内容压缩问题应当由学生自己解决。事实上,国外教学学时分为两种,虽然课堂学时时长比国内要少,但学时中还计算了学生课下独立学习的时长,而自主学习的学时往往是课堂学时的近十倍,因此,国外地道的全英文模式虽然课堂授课时长很短,但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以后生活中极为重要。反观国内课堂,很多学生在听完了课堂内容后就认为自己的学习结束了,没有及时在课下进行预习复习的内容,只是在课堂上输入知识而缺少输出知识的习惯。第四,对于老师缺乏海外教学体验经历,教育部应当加强对老师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好的老师,才更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成为日后国家的栋梁。因此,教育部应当为高校老师提供更多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感受国外教学模式,课堂氛围,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去摸索我国为实行全英文教学的教育方法,或者聘请国外老师来高校做公开课。初次之外,高校在对入职老师筛选时也应当强调聘请由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并对所有老师进行阶段性英语培训和西方教学模式培训以及阶段性考核。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有压力才能让全英文授课模式得到最快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华惠芳. 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 外语界, 1998(3).
[2] 石美, 刘洋, 李小兵, et al. 学习范式下留学生大学化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改革[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14).
[3] 全滟平, 吴月红, 于威, et al. 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探索[J]. 大学教育, 2019(8).
[4] 田园, 程宝栋. 微观经济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河南农业, 2010(20):21-22.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