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在职研究生的网络课程设计探究 ——以“地籍管理”课程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204 发布:山东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在职研究生的网络课程设计探究
——以“地籍管理”课程建设为例
 王超群 李贻学 王一鸣  
(山东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On-the-job Graduate's Network course
Tak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adastral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Wang Chaoqun Li Yi Xue Wang Yimi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Shandong)
Absrt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our learning proces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its convenient, fast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e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and promotes the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twork course desig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network course, the expected goal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course, and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online course of cadastral management.
 Keywords: network course multimedia Internet cadastral management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愈发明显,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互动的特性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促进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从网络课程制作的流程,网络课程建设预期目标与建设主要内容,以及完善地籍管理网络课程的建议和措施三个方面对网络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课程 多媒体 互联网+ 地籍管理        教育教学论坛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传播迅速的特点,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多维教学模式以其资源共享、跨越时空、互动共创、私人定制等优势,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地籍管理”课程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四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地籍管理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地籍产权制度、地籍管理措施体系等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地籍管理等技术方法, 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地籍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色。基于上述课程特色与现状,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课程的建设方案,构建开放共享的网络化研究生学习平台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国科学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计算机网络在课程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一、制作网络课程的流程
(一)、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因此它的教学大纲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对目前我国地籍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并通过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数据库管理等具体操作技能。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教学内容应依据教学大纲,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同时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现形式还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网络课程还应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筛选出与传统教学不适应的内容,补充与网络课程相契合的内容,更好地实现任课老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目标,深化传统教育改革。
(三)、教学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便可清晰地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与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均有重要的训练作用,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
(四)、运行维护与评估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是开放的,因为支持它的网络教学环境是动态的,是开放的,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可以纳入到网络课程中,逐步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以期达到对网络课程更好地维护和评估的目标。
二、课程建设预期目标与建设主要内容    
(一)、预期目标
面向全校公共管理、土地管理专业研究生,《地籍管理》课程将“嵌入”电子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点视频、图像、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创建方便快捷的优质教学e-book平台。建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研究生教学新模式。《地籍管理》课程网站将于2019年4月建成,网站框架分为篇首寄语、课程信息、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践教学、习题试题库等六个部分。《地籍管理》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由多媒体教案、习题试题库、教学资料库等组成,经常对地籍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部门规章及教学资料库等进行更新;定期对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充实和完善;专人负责对网络运行环境进行监管和维护。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解决纸质教材与信息化融合的问题。网络化教学将把知识点视频、课件、图像、动画、教学案例、试题库等有机集成,解决《地籍管理》课堂容量受限以及自主学习渠道不畅的问题。网络化可借助网络平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大量增加与专业相适应的地籍管理前沿知识和应用专题的教学,解决教学内容更新慢、应用案例与专业脱节的问题。
三、完善地籍管理网络程的建议和措施
(一)、实施定期评价
网络课程教育的定期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效,并做出相应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一种工作过程。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处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需要实施定期评价,然后找出网络课程的不足加以改进。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需要明确定义
美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根据一门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内容的比例,将课程分成了4种不同类型:传统面授课程、简易网络辅助学习课程、混合/交叉型学习课程和在线学习课程。这种以课程在线学习内容占整门课程学习内容比例的不同,来进行课程分类的做法,能够在传统课程与在线课程之间确定较为清晰的界线。这种界定不但为网络课程的评估确定了范围,更为“互联网+教育”的开展与融合提供更可行的借鉴措施。地籍管理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因此需要任课老师在使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网络课程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便更好地开展地籍管理网络教学。
(三)、网络课程需要在反馈中升级
网络教育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要素众多。美国教育从业者从网络教育的质量和规模两大要素人手,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进行评判,使调查评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国网络教育也应积极借鉴有利的经验,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20世纪末以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带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营造了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崭新的氛围,也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些都在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时代都不可比拟的作用。任重而道远,如何进一步融合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创新人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也将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 万新娜 .“互联网+课堂”的多维教学模式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
收稿日期:2018-11-3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