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90 发布: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河
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孟国芳   张贝  尚冰聪  李姿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逐渐脱离“嬉皮士”、“光头仔”、“摇滚乐”等特征,从对抗式行动演变为温和式表达,从自我抒写转化为公共参与,由娱乐狂欢取代先锋抵抗。相对于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的自身特点和价值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学生工作者结合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科学认知青年亚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行为;引领      教育教学论坛
The influence of Youth Subcul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and behavior in the New Media Ag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Meng Guofang Zhang Bei Shang Bingcong Li Zi (
 
(Qinhuangdao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east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Province)
 
Absrt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youth subculture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ppie", "skinhead" and "rock music", from confrontational action to moderate expression, from self-expression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Entertainment carnival replaced vanguard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the youth subculture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workers combin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th sub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recognize youth subculture scientifically 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words: youth sub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and behavior; leading
青年亚文化指通过青年人群所创造出的非主流文化,以年轻人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由青年人独特的价值意识和个性的活动方式结合所产生,对青年群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1.1 颠覆性青年亚文化中,年轻人创造出颠覆传统的独特语言行为,他们一方面以此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存在,摆脱父母社会对他们的标签化定义;另一方面借以找到群体归属感。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成熟时期,他们渴望通过自我探索来认识世界。但由于和父辈成长于不同价值观主导的环境,青年一代也面临着代际矛盾。
1.2 娱乐性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娱乐性表现最为突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青年人的娱乐方式。年轻人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旁观社会热门事件,甚至将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嘲弄的语气评价,为的仅仅是娱人娱己,获得短暂肤浅的快乐感。
1.3 消费性在大众传媒的极力宣传和自身个性定位需求的助推下,青年人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年轻女性美妆和服装年均支出为9701.5元。截至2017年12月,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物质丰裕的时代背景为年轻人用消费力量构建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样化商品成为青年人用以塑造自身形象和彰显独特个性、寻找自我定位和群体归属感的不二选择。
二、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
2.1 丰富课余生活,找寻自我兴趣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大学生没有了繁重的学业负担,拥有更多的时间找寻自我爱好。形式多样、轻松愉悦的青年亚文化能有效地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寻找到并培养起自己的兴趣。
2.2 缓解思想压力,解决成长烦恼青年亚文化因其显著的娱乐性而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追捧。当下大学生面临升学、求职、创业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动力不足、价值困惑和冲突等精神心理问题。融生活情趣、理想追求于自嘲、搞怪的青年亚文化可以调节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网络的各式表情包、吐槽段子和搞笑视频可以使大学生放松心情,他们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参与讨论,倾诉烦恼从而达到释放情绪的作用,这有利于大学生低落抑郁情绪的缓解。
2.3 培养创新精神,构建自我认同青年亚文化是年轻人为了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属于他们自身的文化,展现着青年一代标新立异,张扬自我的个性特征。大学生们不断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创生和输出充沛的文化符号资源。例如崇尚简单舒适的“森女”穿衣风格便受到众多女大学生的喜爱。
三、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
3.1审美倾向低俗化在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娱乐性。当下年轻一代进行精神活动的形式大部分局限于网络中的娱乐消遣,他们喜爱碎片式的短暂快乐,忽视对精神层次更高的追求。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90后年轻主播成为直播大军的主力。在“快手”、“抖音”等直播软件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有很大一部分视频充斥着土味文化、杀马特文化。这些出镜者们进行着哗众取宠的无剧本式表演,他们通过无止境的恶搞甚至是自残行为来吸引眼球,博得点击率。
3.2价值偏于物质化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盛行的时代,青年亚文化被物化严重。想要凸显自身存在感的青年人偏爱用购买大牌,拥有奢饰品的方式来满足无尽的虚荣心,以此标榜自己的时尚潮流。他们热衷于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就算“吃土”也要成为苹果手机的疯狂购买者,星巴克咖啡店的常客……在狂欢的消费时,大学生们迷失了自我,麻痹了神经,不知不觉间成为物质世界的奴隶。
3.3 意义追求淡薄化现代社会的流变性、瞬时性和无序性等特征使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大学生们感受不到永恒,大部分的他们心中没有某些值得“以死相趋”的追求。面对竞争压力极大的当下和看不到明确目标的未来,很多大学生选择了以丧气冷漠为主的“佛系文化”、“丧文化”来面对现实的无力。
四、新媒体时代下应对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策略
4.1 弘扬主流文化,塑造健全人格亚文化是依附于主流文化而存在的,没有主流文化的指导作牵引,亚文化也不能长久发展。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各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传统搭配创新的学习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对于主流文化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进而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青年亚文化符合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
4.2 加强媒介教育,提高认知能力在新媒介时代下,网络青年亚文化所传递出的消极影响成为伤害大学生心智的主要方式。对于负责大学生思想建设的辅导员教师而言,加强学生的媒介教育工作十分重要。高校辅导员老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控制自身行为,例如明确使用媒体的目的,了解媒体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合理安排媒体的使用时间等,教导学生提高辨别网络低俗文化的认知能力,建设性地利用媒体发展自我。
4.3 提高媒体道德,营造良好氛围青年亚文化的良性发展也需要社会媒体的配合。在市场经济时代,媒体道德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极大挑战。众多媒体为了收视率、发行量而过度渲染青年亚文化,使得亚文化的“虚饰性”、“表演性”变本加厉,扭捏作态,从而背离了亚文化本身的合理性。所以广大媒体也应注重宣传用词的恰当严谨,多向年轻人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营造积极阳光的文化娱乐氛围,肩负起构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使命。
新媒介时代下,青年亚文化脱去了正面冲突和公然抵抗的色彩,变得更加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以颠覆性、娱乐性和消费性于一体的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引发了大众对如何构建能使青年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亚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亚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合理性和意义,所以面对青年亚文化,客观看待,积极转化才是促进年轻人身心健康成长的正确做法。
 
参考文献
[1] 尹鸿. 面对亚文化:客观看待, 积极转化[J]. 人民周刊, 2018, (9): 66-68
[2] 吴小玲, 张霄. 网络言情小说的亚文化因子与主流文化的收编[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19(1): 35-41
[3] 陈赛金, 陈超俊. 当代青年“佛系”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 2018, (7): 106-111
[4] 周凤梅.青年文化在消费主义时代的嬗变与当代建构.江淮论坛,2016,(2):14-17.
作者简介:孟国芳(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教师。张贝(199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教师。尚冰聪(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教师。李姿(1988-),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8-11-4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