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收录论文
家长教育风格与2-3岁婴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132 发布:厦门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福
家长教育风格与2-3岁婴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关系浅析  
陈秋娜
厦门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1
摘要:根据美国《国家家长量表》的研究显示,家长的养育风格可分为控制型、疏离型、无私型和胜任型,不同的养育风格下,在处理2-3岁婴幼儿情绪问题时,会呈现出差异的行为表现;秉持以“爱”、“接纳”、“尊重”为原则的处理方式,帮助婴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能力。
关键词:家长养育风格、2-3岁婴幼儿、情绪能力     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简介:陈秋娜(1983),女,本科,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要从事0-3岁亲子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相关工作。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the Training of Emotional Ability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2-3
Qiuna Chen
(Early Education Guidance Service Center ,Xiamen 36100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ental Scal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can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alienation, selflessness, and competency. Under different styles of  parental rearing, when dealing with emotional problems of 2-3 years old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 it will show  different behavioral performance; upholding the "love", "acceptance", "respect" as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they can help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form a good emo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parental rearing style, 2-3 year old infant, emotional ability

“妈妈,我要抱抱”“妈妈,我要看《超级飞侠》”“宝贝,你的玩具不玩了要收起来”“宝贝,你要自己吃饭”“宝贝,你要自己穿鞋子”当家里有一个2-3岁的宝贝时,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而处于语言和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婴幼儿相关的词汇会更加突出和集中。这个时期,婴幼儿自我控制的欲望增强,希望自己能自主控制一些事情。当婴幼儿的一些想法得不到满足或成人的一些规则婴幼儿无法遵守时,对抗的情绪就开始产生,如何正确看待婴幼儿的哭闹或其它形式的负面情绪表达;如何正确处理,是置之不理还是以暴制暴,是一味妥协还是平等协商,不同的教养理念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养行为,不同的教养行为会直接导致婴幼儿形成不同的情绪能力,对其当下乃至一生的行为都有重大影响。
情绪能力是指觉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表达与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婴幼儿期是进行情绪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婴幼儿的哭闹情绪,是帮助婴幼儿形成良好情绪能力的关键。
家长养育风格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 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根据美国《国家家长量表》进行的研究显示,家长有四种养育风格:
一、控制型——不加干涉或以暴制暴
在控制型风格中,家长是苛求的或独裁的,对婴幼儿的需要既不尊重也不敏感。在面对婴幼儿哭闹时,有两种情况:
(一)不加干涉
这种行为的家长会秉持“孩子哭闹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无需干涉和特别对待,可以任其自然发展”的理念,这种教养理念源于一种观念:如果婴幼儿一哭闹,成人就干涉处理,会造成婴幼儿的条件反射,认为哭闹是一种吸引成人或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以暴制暴
当婴幼儿哭闹时,这种行为的家长家长往往采取怒气十足的打骂或者用一些带有负面感情色彩的语言指责宝贝,如“你怎么这么坏”,期望以成人的权威身份来压制婴幼儿的情绪表达,长久以往,婴幼儿也会模仿成人的言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疏离型——缺乏情感或行为上的关心
疏离型家长,在情感上或者行为上对婴幼儿的关心都达不到适合保育环境的程度。对因为情感和行为上的疏离,导致对婴幼儿的情况不甚了解,当婴幼儿出现哭闹行为时,只能狭隘的理解为婴幼儿行为不端,视为“不听话或不懂事”。
三、无私型——不区分情况,包容退让
无私型家长的养育风格,指家长不考虑自己的需要,不建立适当的限制,将不适当的责任让给婴幼儿,缺乏自尊。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祖辈带养中。
祖辈教养,也称为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主要或全部责任。隔代教养属于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表述的是原来本属于父辈教养的责任现在由祖辈来承担。
祖辈对于婴幼儿的带养大多呈现出重养轻教,这一方面是由于祖辈的观念相对陈旧,认为婴幼儿什么都不懂,只需要吃好睡好,到了幼儿园自然有老师教知识;另一方面是由于祖辈的文化知识相对有限,没有教的能力。祖辈因身体、精力有限,在面对婴幼儿哭闹时,大多采取无私的包容,对婴幼儿的一切需要都视为合理的,予以满足。这会让婴幼儿产生自私、任性的个性,缺乏承受挫折的经历和能力。
四、胜任型——区分情况,提供可选择项
胜任型家长也可以称为协商型家长,他们可以使用适当的目的和目标。一般对自身的情绪有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自身对事物也是采取积极反思和接纳的态度,他们的宝贝一般较少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他们会及时区分情况,对婴幼儿合理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如当2岁宝贝亦或者6岁宝贝说“妈妈(爸爸),我要抱抱”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抱起宝贝,与此同时,会问宝贝“你想要我抱到那棵树呢?还是抱到那个路灯?”宝贝都很聪明,一般都会选择较远的位置,成人抱起宝贝后,还可以问宝贝“你想妈妈(爸爸)飞过去还是跑过去、还是慢慢走过去呢?”当宝贝选择其中一种后,成人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予以满足,整个过程温馨又和谐。
在此过程中,婴幼儿不仅体验了快乐,还学会了自主选择。这对于婴幼儿的情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积极情绪的体验对婴幼儿来说比其它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他/她人生的起点。
2-3婴幼儿的哭闹按原因分为主动哭闹和被动哭闹,主动哭闹是指因为自身的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哭闹;被动哭闹是指因为成人的规则未达成,成人坚持让其达成时产生的哭闹。无论是主动哭闹还是被动哭闹,成人一定要秉持一些正确的理念,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而不是所有情况“一刀切”,具体可以做到:
一、以“爱”为起点,及时满足宝贝合理需求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生的,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是一味的溺爱,而是有方式方法的爱,对于宝贝的合理需求,如“妈妈,我要抱抱”“妈妈,我想你喂我吃饭”等等,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太固守原则,有的时候宝贝只是想跟你撒撒娇,并不是真的不愿意走路和自己吃饭,当你满足了她小小的要求后,他/她充满了正能量和积极情绪后,自然会做好一切事情。相信宝贝,他们都是懂事的。
二、以“接纳”为中点,耐心疏导,以身作则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你们的宝贝是你们自己的“影子”,身上大多带着爸爸或妈妈的表情、神态或是动作、语言,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不要一味的拿宝贝的不足和别的宝贝的长处做比较,打击宝贝的自信心,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一定会有所收获。“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负面行为时,耐心疏导后,反思自问一下,孩子这样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否成人自身哪里没有做好,如果成人能做到以身作则,孩子一定会做到让你满意。相信宝贝,他们都是能干的。
三、以“尊重”为重点,合理协商,提供选择
“知道不一定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尊重婴幼儿”这个原则,在1989年通过的《婴幼儿权利公约》中已经早有明确规定,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成人,寥寥无几。即使是每天都把“尊重婴幼儿”挂在嘴边的幼教工作者,也做得不彻底。大多数成人更多的是站在权威的一方,以命令或者要求对待婴幼儿,而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确实是很难的。这需要我们的父母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去调整,多践行,当你看到孩子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时,你会发现一切的调整都是有意义的。相信宝贝,他们都是聪明的。
裴斯泰洛齐把爱当做教育的起点和准则,他强调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之爱,也强调培养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热爱。在塑造婴幼儿爱心的过程中,教育爱的出发点是培养婴幼儿对母亲的爱。而婴幼儿对母亲的爱也是源于母亲对婴幼儿满满的爱。
“3岁以前怎么爱都不为过”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这样感叹道,0-3岁是那么的短暂,0-3岁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在这一时期,父母要给婴幼儿满满的爱,让他/她被满满的爱包围着,这样他/她就会学会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就可以对这个世界充满信任,可以张开怀抱接纳别人,所以不要用教条式的教育理念包裹了你的心,任何高深的道理都比不上家人满满的爱,比不上你一个温暖而又热烈的拥抱。所以,让冷冰冰的“NO”变成一个热情的拥抱,相信宝贝,他们都是最棒的。
参考文献:
[1] 段飞艳,李静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12,(04);13-16
[2]卢娜.试论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9);150-151
[3] 陈小饮. 论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J].科技咨询,2007,(22):35-39
[4] 琳达.杜威尔-沃森等著.婴儿和学步儿的课程与教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214
收稿日期:2018-3-2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