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署审批 ★ 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

★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论文鉴赏
基于实习-岗前培训-就业联动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09:46 点击: 794 发布:内蒙古农业大学
基于实习-岗前培训-就业联动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模式研究
 
孙 凯,闫彩霞,甄 琦,韩巧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  ]针对国内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实习-岗前培训-就业联动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岗前培训为实习核心,校企合作制定上岗要求,由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对学生培训并考核。试行结果表明,该模式体现了“新工科”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工科;生产实习;岗前培训;教育教学论坛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NGJGH2019249)、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改项目(JGYB201837)成果]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孙凯(1990-),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工学硕士,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能源利用;闫彩霞(1988-),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工学硕士,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能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推出工程师培养的新模式,以往工程师培养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力发电方向)生产实习需要依托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风电场电力生产实际,通过生产一线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踏实做事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神[2]。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中,生产实习等工程实践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1 新能源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和问题
新能源专业生产实习面临较大的实际困难,风电场运行维护是其必备环节,而风电场大都建在远离市区、风资源丰富的山顶,实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费时长、费用高、安全隐患大,且风电场很难为人数较多的实习师生提供足够的住宿和饮食,生活极为不便,给校外实习的经费、实习时间、安全、住宿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3]
从学校层面看,实习指导教师经验不足。高校青年教师多为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直接进入高校,缺乏生产一线工程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实习现场指导任务,而且职称评聘指标基本为项目和论文,他们一般不愿在生产一线积累工程经验。从企业层面看,学生缺乏上岗能力和安全意识,接纳学生顶岗或者跟班实习要承担很大安全风险企业对接受大规模学生实习积极性很低。
2 国外典型高校工程实习情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本科生实践计划(UPOP),学生每年一月份有为期一周的工程实践研习;春季学期进行上岗前的学习和研究;在雇主处进行10~12周暑假工作[4]。德国大学的工程类专业实行校企协同的双元教育模式,即校企双方联合完成人才培养,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既提供实践教学也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5]。在英国阿斯顿大学,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是大三学生在实习年的出国学习或企业实习,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能就职于实习单位[6]
3“新工科”教学理念与实践
“新工科”理念的内涵之一是体现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而改革的十分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方式的改革。“新工科”的工程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不仅限于知识点的记忆。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2015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两届学生试行了实习-岗前培训-就业联动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模式,以2015级学生为例,共32名学生参加了生产实习,依托某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第6学期暑期进行四周集中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风电场安全与基本构成介绍、工器具使用与电气识图实习,该阶段以培训中心老师现场讲授为主,32名同学被分为4个组,由培训中心规划课程安排,按组上课。第二阶段是设备巡检与集控监视、电工实训实习,该阶段以学生自主实操为主,32名同学被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完成全部风电场实操项目。风电机组各设备、升压站巡检和集控室监视操盘实训采取虚拟仿真操作和实地跟班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014-2015级2个班共计62名学生已按实践教学新模式两次完成了整个过程。就业情况、企业用人满意度和学生个人感受方面均体现出了初步成效。就业方面,与2012-2013级58名学生相比,从事风力发电领域相关工作的学生从36.21%上升至48.39%,就业单位由区内旗县风电场为主转变为省市级风电分公司,更有金风科技、明阳风电等优质企业。此外,根据风电领域内已就业超过一年的2014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非常满意”的统计结果占比达94.76%,高于2013级的88.13%。
4 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评价与持续改进
实习-岗前培训-就业联动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生产实习和岗前培训这两个培养新能源专业学生核心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起来。学生能参与风电场实际工作,经历运行检修实际情况,还可了解到电力操作的开票流程、日常巡检和定期维护应该重点注意的设备区域等书本或课堂上少见的实践知识。
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学校所需投入的培训经费较多。与学校存在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中心虽然会减免一部分学生培训费用,但剩余部分以学生数量计仍花费不少经费;另一方面,培训中心距离学校较远,学生出差交通费和住宿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学校会按实习天数给予一定补贴,学校补贴总金额仍较为可观。
实践教学新模式两年试行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一些经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待后期改进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中心的选定以及校企共建,推进校企合作是发展趋势,也是实践教学新模式继续发展和改进的契机。如果能在学校本地或者周边省市与大型企业共建培训中心,展开教学与实践的多方位合作交流,对于降低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大有裨益,也能够与大部分愿意在周边工作的学生就业实现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2]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6-9.
[3]何建军,赵飞,陈荐.基于校企共建远程监控中心的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 (7): 4-5.
[4]The Official Website of MIT. Undergraduate Programs[EB/OL]. http://techtv.mit.edu/collections/mit100k. 2015-06-11.
[5]曹卫锋,宋寅卯,郑安平.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126-128.
[6]Placement year[EB/OL]..http://www.aston.ac.uk /study/undergraduate/placements/, 2015-04-10.
 
Practice - Pre-job Training - Employment Linkage
 
Study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Model of "New Engineering"
 
Sun Kai Yan Caixia Yan Qi Han Qiaoli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18)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omestic production practice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mode of practice-pre-job training-employment linkage. This model takes the pre-job training as the practice cor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mulates the induction request, by the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center to the student training and the examination. The tri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embodies the new concept, new structure and new model of "new engineering" refor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and employment ability.
 
Keywords: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ew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Pre-job Training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教育教学论坛官网 龙源期刊网 《大众文艺》期刊 《学周刊》期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