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魏新江 ,张笑笑,龙晓瀚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近几年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体系日趋成熟。值得重视的是数学学科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和质量提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从学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教育教学论坛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Masters degree thesi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Wei Xinjiang (Zhang Xiaolian, long Xiaoha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rt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scal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the training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man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in writ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sters degree thesi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sis writing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etup,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etc.,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degree papers.
Key words: the master's thesis, the quality of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
[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
[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掌握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
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
[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
[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
[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六个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
[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的论文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针对数学教育硕士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
三、 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实行教育硕士“讨论班”制,革新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数学教育硕士学制较短,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都在根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专业课
[7]。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一部分精力要放在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上,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用于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前一个月才开始撰写,导致学位论文写作不规范,框架不严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就业目标是考取教师编制,自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师招考,从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撰写。
通过实施教育硕士“讨论班”制度,真正实现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通过讨论班,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联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撰写等环节,同时可以将各审核环节前移,相对来说“延长”了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定期进行讨论班,使每个教育硕士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让每个学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
[8],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好校内与校外两种资源,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导师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的全过程,优秀的导师通常能明晰研究课题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针对性的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数学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目前仍以学术型导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缺乏深入了解
[1],数学教育研究不足,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并未凸显实效,导致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不高。我们必须明白,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导师不能只是学术型,还要精通数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数学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并使其尽快融入现有的指导团队。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报告等形式不断更新与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引导教师从学术型导师向教育硕士导师的转型,加强校内导师的培养。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形成“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三)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将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而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硕士的质量。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等专业基础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发展前沿模块、数学专业技能模块和学位论文指导模块,构建“厚植基础,面向应用,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1)减少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比重,突出专业课程,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等。(2)加强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如数学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3)大量开设选修课,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学说课技能、数学评课技能、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等。
(四)引入“双匿名”审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关键环节决定学位论文的成败。从论文撰写过程来看,有的开题报告经多次修改才得以通过,有的几位导师半天时间就能批准通过20多个开题报告;有的论文学生经过和导师多次反复交流,经导师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有的论文“假大空”竟也能蒙混过关。从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过程来看,学生开题报告和中期答辩的得分存在不真实性。例如,有的导师把对研究生论文评价看成是对导师水平和指导能力的评价,因而,即使论文质量较差,但为了顾全导师的面子,也会违心地放行,导致论文评价结论越来越高,论文答辩越来越容易通过,而质量却越来越难保证
[9]。
在原有导师、专业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综合的量化评价体系,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制定学院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重要节点的考核和淘汰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跟踪等环节上凸显“严”字,做到开题时一针见血,中期检查时刺刀见红,预答辩时不留情面,答辩时全面提出修改意见,跟踪指导时击中要害
[1]。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委员由管理部门邀请的专家组成,并至少有一名校外同行专家参加,加强对不合格论文的淘汰力度,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引入“双匿名”审核形式和淘汰机制,即在涉及上述节点的所有材料中,学生提交的论文都要隐去作者姓名、学号和导师姓名等表明身份的内容,去掉“致谢”等部分
[10]。在原有的组织模式中,若导师不在现场则对其他专家的意见了解的不甚明了,不利于更好的指导研究生;若导师在现场则其他专家因顾及导师而不能很好地表达个人意见,影响了审核效果。“双匿名”审核形式的引入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形式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苏春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6:54-55.
[2] 侯中太.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研究: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0-44.
[3] 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定强.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25-29.
[5] 王林全.指导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我见[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7-10.
[6] 鲍曼,秦进红,濮安山.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三个重要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4:119-122.
[7] 周玲玲.关于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2(52):19-20.
[8] 李宗民,刘玉杰等.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1):94-96.
[9] 王建柱.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教育观察.2017,2:10.
[10] 胡孜,赵国华等.以第三方评价机制----学位论文全盲评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SDYY181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37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