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类院校二级学院工作重心的思考
张杰,邹洪涛,邢焰,毛海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摘 要:二级学院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地方及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明确工作的重心。本文从二级学院的质量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及研发建设等方面论述二级学院应该主抓的工作。文中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具体经验展开论述。
关键词:二级学院,工作重心,质量中心,学风建设,教风建设 教育教学论坛
Thinking on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the two level college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ang Jie, Zou Hongtao, Xing Yan, Mao Hail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Guizhou, Tuyun 558000)du'yun
Summary: secondary colleges as the school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local and talent training of the main body. In the daily work should be clear the focus of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colleges construction, style of stud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ha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secondary colleg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 Second - level college , focus of work , quality center ,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wind
二级学院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地方及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在日常的工作以及战略规划工作中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二级学院工作的重心是什么,怎么前瞻性的完成重心的工作,工作落实的保障措施是什么?工作的质量标准又是什么?完成工作的主体又是谁?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归结于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凸显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及办学质量,归结于二级学院工作的重心上。
一、一个质量中心
教学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针对本科生培养质量,个人觉得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思想讨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二级学院应该从政治的角度,职业操守的角度,来认识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问题,要办好一所大学,培养社会满意的本科生,这就是本科生的质量,这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党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更是高等学校人们教师的职业操守。因此要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本科生的质量中心上来,人人讲质量,人人为质量而奋斗,人人遵守质量标准,人人坚守质量底线红线。让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变成每个教师及学生的自觉、自发的行为。
第二步,充分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没有质量标准,没有调研就没有适合本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质量标准,没有调研就没有科学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标准。因此要充分调研,了解具体某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哪些是就业单位和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根据调研情况,确立某专业的本科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然后围绕核心素养能力,制定质量培养标准。要调研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对比,才有差距,有目标,才能制定实施计划,有定位,才有奔头,有实干,才能高质量完成既定任务。
第三步,制定质量标准及其实现标准的保障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生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本科生培养质量标准应包含质量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两部分,差异性就是专业性,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专业能力的质量标准,这是学生就业的需求.
二、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抓好学风建设方面有几个抓手:
一是晚自习制度,发现学校学生上完课,所有教室都是锁着的,特别是晚上,没有见教室是亮灯的,不光要上晚自习,还要有通宵教室,供同学学习使用。
二是早读制度,主要是英语早读,思政早读,设立早读兴趣班,让愿意早读、爱上早读的同学有个兴趣团体,还以设立朗读协会,举办朗读比赛等,总之让学生爱上早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是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制度,比如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技能比赛,化工设计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甚至可以是游戏竞赛等等,而且对于获奖学生可以兑换学分,冲抵不及格课程学分,让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有一次辉煌。
四是开放实验室制度,加强“双创”的扶持力度及广度,比如像化学化工学院等有条件的学院开设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只要学生有想法,就可以提出申请,二级学院给予经费扶持,指派指导教师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及科学思维水平。
五是考研的辅导,建立考研导师制度,学生的专业辅导,心里辅导,报考指导,学生除了积极学习外,其他的工作都有指导教师来做,比如考研选择学校,专业,导师,试题搜集等等都由指导教师来完成。
六是各类实践环节制度,实践能力,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的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是大工程的概念,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就业中需要的各类能力就是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要建立各类实践环节制度,保障实践环节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三、
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是教师核心素质的外在表象,是其精神面貌、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师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关于教风建设,个人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三五”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的“三五”规范,教师上课时要遵循三项原则,把握五个规范。三项原则:方向性(教书育人)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性原则。五个规范:组织教学,承前启后,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布置作业。
二是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这里“工程”应该是“大工程”概念,凡是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能力培养的都应属于工程的范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根本,是源头,没有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就没有高质量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利用假期到工厂顶岗实践。
三是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控及质量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采取观摩教学,现场打分,现场评教等方式,提升新近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教学技能大赛,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参加,也从学生的视野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二级学院的各个系,教研室人人参加,然后推荐优秀到二级学院比赛,再由二级学院推优到学校,这样建立三级教学大赛的评审机制,确保教学大赛的公平公正,减少人情打分等不正常的现象。
五是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养及教师深造,加大对教师业务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这是因为我们的好多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是缺失的。鼓励教师深造,特别是就某门课教学能力的深造。
六是评教制度建设,现有制度是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我觉得应该加上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主要包括就业后学生评价,主要用人单位评价(有专业能力及素质评价)以及其他高校同行专家评价。
七是“三语教学”制度,“三语教学”其实就是民族语言,普通话,外语教学。常有学生特别是外省的同学反映有些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学生听不懂,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贵州地区,地方语言相差不大,给我们启示是否可以在有条件的专业采用民族语言教学呢,可以体现出我们学校的民族性,而且学生觉得亲近,有归属感,可以也让学生快乐的读书。
四、
研风建设
科学研究是建设强校、名校的根本。我觉得科研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住特色,一点突破”,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发展定位,专业特色,仅仅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设科研方向,主推一个方面,集中力量寻求“一点突破”,目前有的二级学院科研方向过多,没有集中力量搞科研,没有形成团队,而且在人才引进就应该考虑人才队伍的专业方向,科研方向,学缘结构等。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的力度,首先要建立学校的科研平台;其次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最后就是优惠政策支持,在平台建设方面可以采取“试验田”、“科技特区”及“平台特区”等思维形式,积极培育并加快建立省级实验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争取突破国家级的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
三是加快引进及培养高素质科研领军人才,人才引进和培养要有特殊优惠政策及扶持力度,我的理解科研想发展一个是特殊优惠政策,另一个就是资金的保障。这是一个学校想在科研上快速发展,实现超越的必由之路。
四是科研质量及目标体系建设,当前,学校出台了科研“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我校科研任务及指出了科研目标,对于二级学院,应该将学校的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学院每年的科研任务及目标,分解到每位教师,让每位教师明白在科研上应该做什么工作?做到什程度?
总之,二级学院的重心工作应该统一到“以质量为中心,坚持学风建设,教风建设,研风建设”上来,统一到“3674”工程上来,我想在学校党委及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学校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高效,越来越科学,最后预祝学院明天更加美好,学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陈玉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 高教探索,2014,(04):92-96.
[2]金文斌.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1):59-60.
[3]李明. 坚持科研强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8):1-9+22.
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7xjg0503)
收高日期:2017-12-21